%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曹操高陵重要發現!北宋時期為曹操陵設置守陵戶

1 年前 / 0 comments

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曹操高陵西側發現的宋元時期建築基址,可能是北宋時期為曹操高陵設置的守陵戶所在。考古出土遺物特徵變化情況也表明,此處疑似守陵戶的建築在北宋到金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到金代可能被用作公共娛樂活動場所。

200秒,看懂2000年前「都江堰」是如何引水的?|犇報看影音

1 年前 / 0 comments

公元前316年秦國攻滅巴蜀後,想把四川盆地打造成超級糧倉,但能提供成都平原供水的岷江,作為一條最高海拔落差270公尺的懸河,經常在豐水期暴漲,讓成都平原遭受洪水衝擊。歷史上秦國遂派水利工程專家李冰父子前去治水。大陸「三維地圖看世界」頻道,透過三維地圖詳解李冰父子如何在古代以天人合一的思維,透過當時的工程技術興建都江堰,還形成能二次泄洪的飛沙堰,讓岷江在豐水期及枯水期都能穩定供水。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釐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1 年前 / 0 comments

陜西省文物局12日發布了2022年度陜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週邊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了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釐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了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顏天祿:鄭和給馬六甲留下了什麼?

1 年前 / 0 comments

回顧歷史,就在鄭和來到馬六甲後的一兩百年間,葡萄牙人就侵占了馬六甲。此後,其他西方殖民者又陸續殖民馬六甲。相比之下,鄭和到馬六甲帶來的不是槍和炮,而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商貿機遇;不是戰火與殖民,而是和平與繁榮。

藥材上的神秘符號,引出一個古老的王朝……

1 年前 / 0 comments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西方只承認周朝是中國最早的朝代,以前的歷史全被視為神話。甲骨文的出現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實的商代時事和生活。甲骨文不僅在於其所具有的文化遺產價值,更在於甲骨文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世界性學術價值,即揭示中國早期國家特徵,進而思考世界上早期國家的形成與模式,抑或是人類早期文明史的研究等問題。

黃純艷:宋代「海洋大國」如何以貿易聯結世界?

2 年前 / 0 comments

國學大師陳寅恪緣何稱「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美國學者羅榮邦為何說中國自南宋開始了「崛起成為佔據主導地位的海洋大國的歷程」?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黃純豔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闡釋海洋貿易興盛的宋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北有秦始皇兵馬俑,南有熊家塚車馬陣

2 年前 / 0 comments

熊家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是目前中國所見東周時期規模最大、保存最好、陵園分佈最完整的楚國高等級貴族墓地,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文化最高水準的傑出代表,被稱為「天下第一王陵」。

極端天氣曾改寫中國歷史?我們不妨從容看待

2 年前 / 0 comments

放眼全球,當前的極端天氣並不獨存於中國,在亞歐大陸的西端,歐洲也同樣在經歷高溫的炙烤。就人類文明的經驗而言,我們所經歷的的寒冬、酷暑可能都還算不上最極端的狀況。關於中國歷史上的氣候變化規律,中華大地的氣候在寒冷與溫暖之間搖擺變動已是普遍的共識。

大陸年輕人為什麼愛上了「積貧積弱」的宋朝?

2 年前 / 0 comments

從前對宋朝的一般印象總是「積貧積弱」。但近來大陸出現一波宋朝熱。為何會有此現象呢?本文藉由歷史學者的視野,從宋朝熱與影視創作重新認識宋朝的生活與文化,不僅重新認識宋朝的社會人文樣貌,也藉此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對影視文化影響的一面。兩岸犇報特轉載全文,以饗讀者。

古代沒有網路,謀士還「居家辦公」,他們是怎麼做到運籌帷幄的?

2 年前 / 0 comments

從國內外第一批門戶網站的創辦,到如今即將邁入5G時代的大門,互聯網深刻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和資訊的方式。而在沒有互聯網的古代社會,謀士們獲取知識和資訊的渠道相當有限,加上當時交通條件落後,他們基本只是宅在家裡或者辦公室。但我們常聽到一句古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既然環境限制那麼大,他們又是怎麼做到的?

  • 1
  • 2
第 2 頁,共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