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烏克蘭危機以來,經濟民生有多傷?

2 年前 / 0 comments

在今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得益於石油出口和國內需求相對穩定,俄羅斯經濟萎縮狀況沒有預期嚴重。相比之下,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烏克蘭經濟遭遇重創,民生困境加劇。一方面,2022年烏克蘭經濟將陷入嚴重衰退,另一方面,烏政府債務不斷提升,烏克蘭民生困境也在不斷加劇。

梅克爾一篇專訪引起爭議 俄外交部:她的說法證實是西方挑起俄烏衝突

2 年前 / 0 comments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在德國《時代周報》7日刊發的專訪中表示,2014年由柏林和巴黎在明斯克斡旋的停火協議是為了讓基輔有時間加強其軍事力量。梅克爾還表示俄烏衝突「總有一天會以談判結束」。俄羅斯外交部稱梅克爾的發言簡直就是供詞,證明西方政客挑起俄烏之間的衝突。

盧克文:俄烏戰爭離結束不太遠了

2 年前 / 0 comments

馬克宏此次訪問美國,是帶著歐洲的怨氣去的,所以他下飛機時,才一臉的不開心。經過和拜登的溝通,拜登願意做出一些讓步,比如對俄烏戰爭開啟和談。畢竟俄烏戰爭的本質,是美國和俄羅斯的戰爭,只要美國喊停,烏克蘭一定不敢打下去。

美國能否同時與中俄開戰並贏得勝利?|海外通訊

2 年前 / 0 comments

一旦美國選擇向中俄開戰,它能擋住中俄聯手反擊嗎?美國媒體表示,中俄一旦結盟將成為亞歐大陸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一旦中俄聯手反擊美國,那很大概率上是會成功的,因為如今中俄實力加起來美國根本沒有把握正面硬扛。如果美國對朝鮮和伊朗都難以對付,中俄就更不好惹。

水秉和:談談俄烏戰爭涉及的道德責任問題

2 年前 / 0 comments

許多人,對俄烏戰爭有一個直覺的看法:普京主動向烏克蘭發動侵略,從非常根本的道德立場,普京就是錯的,俄羅斯就是侵略者。基於這個認知,任何其他的論點,如:美國2014年在烏克蘭搞了顔色革命;北約不肯停止東擴;烏克蘭撕毀俄烏之間的明斯克協議,等等理由,就變得無足輕重了。

駁美國說法 多個產油國發聲挺沙烏地:減產決定出於經濟考慮

2 年前 / 0 comments

針對美國指控沙烏地脅迫多國支持減產石油是出於政治動機,多個國家16日表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本月初一致作出大幅減產石油的決定是出於經濟考慮。歐佩克主要成員國沙烏地阿拉伯強調「完全拒絕」減產出於政治動機的說法。

沙烏地響亮拒絕美國減產石油要求 拜登警告「一定會有後果」

2 年前 / 0 comments

美方官員要求沙烏地及其他海灣地區產油國推遲一個月實施減產計劃,但沙烏地方面認為,拜登政府提出這一要求,只是因為擔心在美國11月8日國會中期選舉前這段關鍵時間內油價繼續飆升,從而大大打壓民主黨支持率,因而說了個「響亮的不」。拜登11日受訪時強調,沙烏地的做法「一定會有後果」。

美國一船氣賺超1億美元利潤!馬克宏喊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2 年前 / 0 comments

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歐盟追隨美國對俄施加多輪制裁,美國卻高價向歐洲出售天然氣。據歐洲多家媒體報導,美國公司每艘駛往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可賺取超過1億美元利潤,讓業內人士大呼「瘋狂」。一邊是美國大發橫財,一邊是歐洲叫苦不迭。

普京:北溪管道可以修,但有條件

2 年前 / 0 comments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羅斯能源周」論壇上發表講話,他表示,「北溪」管線可以修復,但只有在接下來可以運營且安全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才有意義,「這是首要條件」。

梅克爾再次表態:只有俄羅斯參與,歐洲持久和平才能實現

2 年前 / 0 comments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當地時間周四(6日)再次就俄烏衝突表態,她認為,「只有在俄羅斯的參與下,歐洲的持久和平才能實現」。梅克爾表示並警告稱需認真對待俄羅斯總統普京的言論。

第 4 頁,共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