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花俊雄:拜登一走,普京就來,新一輪中東博弈開場|海外通訊
中東作為繼中亞之後俄羅斯有較多抓手和支點可以參與的地區之一,自然就成為俄羅斯尋求「外交突破」的重中之重。俄、土、伊三國領導人的雙邊和多邊會晤再度向外界發出重要信號,中東並非美國的中東,地區國家在解決自身發展問題的過程中不會輕易選邊站隊,中東地區多極化格局進一步顯現。
花俊雄:拜登中東之行空手而返,美國一家獨大局面正趨終結|海外通訊
拜登忽視了一個新事實,中東由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正趨於終結。如今,中東在安全上形成了美俄並立的二元結構,在經濟上則形成了中美歐並立的多元格局。儘管美國從未離開中東,但其在中東地區的霸權早已今非昔比。如果拜登政府及早認識到這一點,美國的中東外交就會少一份尷尬,多一份收獲。
拜登前腳剛走,俄伊土三國領導人會聚中東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際格局動盪調整。拜登訪問中東反復強調美國將繼續領導中東。然而,拜登剛結束對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和沙烏地阿拉伯的訪問,俄羅斯總統普京7月19日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進行訪問,與伊朗和土耳其領導人分別舉行雙邊會晤,並與伊土領導人就敘利亞問題舉行三方會談。
糧食.飢荒.戰爭:讓數百萬人飢餓的資本主義糧食生產方式
資本主義的糧食生產方式,大大增加了糧食的生產性,然而資本主義生產頻繁發生投入與產出的危機,形成糧食不安全的新樣態。饑荒與飢餓再也不能怪罪自然與天候了,因為現在已經能夠非常清楚的知道,這是由資本主義的生產和全球不平等的構造所引起的。而且最貧窮的人受苦最深。解決全球糧食危機需要像處理疫情大流行和氣候危機相同的全球行動。
米爾斯海默:烏克蘭危機的真正根源和可能的走向
米爾斯海默是美國著名國際關係學者,是美國持「進攻性現實主義」鷹派立場的學者。他認為,烏克蘭危機的根源在於由美國領導的行徑,尤其發生戰爭後,拜登政府使這場衝突持續升級對全球秩序造成衝擊。米爾斯海默認為歷史將嚴厲評判美國及其盟國對烏克蘭極其愚蠢的政策。
水秉和:普京能撐多久?不如問北約能撐多久?
美國和歐洲各國捐助烏克蘭的武器,有部分是需要日後還錢的。可是,烏克蘭的經濟已經一塌糊塗,哪裡有錢還?此外,歐盟諸國還承擔600萬以上難民的生活費。拜登更面臨期中選舉後,參眾兩院可能變成共和黨的天下。所以,美國和北約應當問的問題不是:普京能撐多久?而是,北約自己能撐多久?
從一本舊書《蘇聯能活到1984嗎?》看北約的衰亡
正如基督教並不能阻止而只是延緩羅馬帝國的衰亡,與東羅馬帝國相當,在西歐的是即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伏爾泰語)的神聖羅馬帝國,而不論是「自由主義」還是「法西斯主義」大概率也是只能延遲而不能阻止首都從維也納搬到華盛頓/紐約的「第三羅馬帝國」:北約(NATO)的衰亡!
俄烏戰爭100天,俄羅斯賺了930億歐元
在俄烏衝突爆發的頭100天裡,俄羅斯通過化石燃料出口獲得了930億歐元的收入,其中61%由歐盟進口,最大進口國為中國(126億歐元)。據《紐約時報》報導稱,俄羅斯目前的化石燃料出口收入已飆升至「創紀錄水平」。CREA也指出,該出口收入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出口量也接近歷史最高水平,這筆收入已超過其在俄烏衝突中的支出。
中俄元首通電話 強調務實合作、推動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15日下午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有評論指出此次通話全世界高度關注,既可單獨看,更可與之前的通話相對照。此前兩國元首通電話,是在2月25日,重點在於烏克蘭問題,而此次通話,烏克蘭問題只是一部分。兩國元首此次通話也強調了對公正合理國際秩序的嚮往,習近平更加上「全球治理」一詞。普京與習近平更分別強調「務實合作」
俄羅斯原麥當勞餐廳改名重開,「味道和以前差不多」
俄羅斯15家原麥當勞餐廳12日更名為「就是美味」後重新開業。繼首批15家門店開業後,13日將再開業50家,到本月底前將有約200家門店開業。店外廣告牌上展示著餐廳新的品牌標誌:綠色背景上畫有一個紅色圓圈和兩根橙色線條,代表著一個漢堡和兩根炸薯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