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
中國外交部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一文(附全文)
在俄烏戰爭於24日滿周年之際,中國外交部發表《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一文,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先後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會面,又前往莫斯科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會談,有論者指出中國正以實際行動進行勸和促談,發揮中國在國際公共事務上的影響力。
烏克蘭危機以來,經濟民生有多傷?
在今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得益於石油出口和國內需求相對穩定,俄羅斯經濟萎縮狀況沒有預期嚴重。相比之下,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烏克蘭經濟遭遇重創,民生困境加劇。一方面,2022年烏克蘭經濟將陷入嚴重衰退,另一方面,烏政府債務不斷提升,烏克蘭民生困境也在不斷加劇。
澤倫斯基快閃訪美 美再拱火公佈總額450億美元軍援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21日到訪美國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談並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懇求美方提供更多武器。分析人士指出,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美對烏提供巨額軍事援助,持續「火上澆油」。
梅克爾一篇專訪引起爭議 俄外交部:她的說法證實是西方挑起俄烏衝突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在德國《時代周報》7日刊發的專訪中表示,2014年由柏林和巴黎在明斯克斡旋的停火協議是為了讓基輔有時間加強其軍事力量。梅克爾還表示俄烏衝突「總有一天會以談判結束」。俄羅斯外交部稱梅克爾的發言簡直就是供詞,證明西方政客挑起俄烏之間的衝突。
「隨美起舞是否值得?」西班牙前外交大臣對烏克蘭危機的反思
西班牙前外交大臣何塞普·皮克近日在西班牙《外交雜誌》週刊上發表文章指出,在俄烏衝突中,美國起到決定性作用,「我們歐洲人應該捫心自問:是否應該讓美國人來決定衝突進程?是否應該讓我們的和平與繁榮聽命於美國的利益或驕橫恣肆?歐洲承擔後果是否有意義?」
盧克文:俄烏戰爭離結束不太遠了
馬克宏此次訪問美國,是帶著歐洲的怨氣去的,所以他下飛機時,才一臉的不開心。經過和拜登的溝通,拜登願意做出一些讓步,比如對俄烏戰爭開啟和談。畢竟俄烏戰爭的本質,是美國和俄羅斯的戰爭,只要美國喊停,烏克蘭一定不敢打下去。
水秉和:談談俄烏戰爭涉及的道德責任問題
許多人,對俄烏戰爭有一個直覺的看法:普京主動向烏克蘭發動侵略,從非常根本的道德立場,普京就是錯的,俄羅斯就是侵略者。基於這個認知,任何其他的論點,如:美國2014年在烏克蘭搞了顔色革命;北約不肯停止東擴;烏克蘭撕毀俄烏之間的明斯克協議,等等理由,就變得無足輕重了。
澤倫斯基如何從演員變成總統?
美國能把澤倫斯基捧成「西方偶像」,也能將他送進墳墓。烏克蘭很「民主」,這種「民主」深受美國喜歡。但一個喜劇演員上台,也意味著一齣悲劇正在烏克蘭上演……等烏克蘭毀滅之後,他的歸宿會是以色列嗎?
俄羅斯徵召30萬大軍 普京「罕見講話」釋放三個重要資訊!
看普京的講話,它至少釋放了三方面的資訊:第一,說明俄羅斯已經做好與西方衝突升級的準備。第二,展示俄羅斯不惜與西方對抗到底的信心與決心。第三,俄烏衝突向戰爭轉變的可能性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