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國之重器」十節玉琮,3000年前就已經是古董了

2 年前 / 0 comments

古蜀地區的金沙遺址,迄今已經出土了2000餘件玉器,唯獨有一件做工精妙與眾不同,它就是十節玉琮。令人疑惑的是3000年前的古蜀人拿著這件玉琮就好比現代人拿著一件唐代玉器近兩千公里的距離它是如何跨越時間和空間穿越而來的呢?

震撼!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有這些新成果

2 年前 / 0 comments

日前,兵馬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公布多項取得的考古成果,截至目前,這次發掘共清理出陶俑220餘件,陶馬16匹,戰車4乘、鼓2處、鼓槌1處,漆盾1處、籠箙3處,發現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共計千餘件組。

河南安陽發現距今約7800年聚落遺址

2 年前 / 0 comments

近日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在河南安陽八里莊發現一處以裴李崗文化為主體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遺址,7000多年前的先民生活圖景正依託豐富的考古材料被不斷還原,根據碳十四測年結果顯示,遺址距今約7800年至7400年。

曹操高陵重要發現!北宋時期為曹操陵設置守陵戶

2 年前 / 0 comments

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曹操高陵西側發現的宋元時期建築基址,可能是北宋時期為曹操高陵設置的守陵戶所在。考古出土遺物特徵變化情況也表明,此處疑似守陵戶的建築在北宋到金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到金代可能被用作公共娛樂活動場所。

千年長城新發現!專家花4年找到供探子進出的神秘暗門

2 年前 / 0 comments

長城修建前後持續了兩千多年,長城暗門大多根據地勢、軍事等需求開設在隱蔽段落,矮小的門洞朝向關外,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一些暗門供偵察兵通行,但還有一些暗門是長城兩側交流的通道。明代官方記載,政府允許游牧部落通過暗門往返於青海和河套地區放牧,一些較大的可容兩匹馬雙向對過的暗門證明了這一點。

現存唯一!考古出土柳公權晚年撰書墓誌

2 年前 / 0 comments

12日,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消息指出,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長安區清理發掘了3座唐墓,其中一座墓葬裡出土的一方墓誌是由唐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柳公權撰文並書寫。墓誌長76.7釐米、寬77.1釐米、厚14.5釐米,墓誌正面刻字42行,滿行45字。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釐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2 年前 / 0 comments

陜西省文物局12日發布了2022年度陜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週邊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了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釐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了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中國雲南發現2億多年前的奇異羅平龍化石

2 年前 / 0 comments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羅平縣發現了距今2.44億年的全新爬行動物物種,將其命名為「奇異羅平龍」。這也是多指節型鰭龍類最早出現的化石記錄。

三星堆重大成果!兩個代表性文物成功組合,但還沒有名字……

2 年前 / 0 comments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日消息,考古學家利用數位三維模型技術,實現了三星堆3號「祭祀坑」銅頂尊跪坐人像與8號「祭祀坑」神獸的成功拼對。這兩件文物都是從三星堆新發現6個「祭祀坑」出土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銅器。

藥材上的神秘符號,引出一個古老的王朝……

2 年前 / 0 comments

在甲骨文發現之前,西方只承認周朝是中國最早的朝代,以前的歷史全被視為神話。甲骨文的出現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實的商代時事和生活。甲骨文不僅在於其所具有的文化遺產價值,更在於甲骨文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世界性學術價值,即揭示中國早期國家特徵,進而思考世界上早期國家的形成與模式,抑或是人類早期文明史的研究等問題。

第 3 頁,共 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