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禁書的年代》8:約稿,總在貓鼠之間

4 年前 / 0 comments

這是一個禁書狂賣的黃金年代。書愈禁,雜誌愈禁,愈好賣。特別是在重慶南路的小小攤子上,你只要多去幾次,老闆就會從書報攤的下層裡,抽出幾本雜誌,或一本書說:「剛被禁了,要不要?」

《禁書的年代》7: 要不要跟警總打一架?

4 年前 / 0 comments

雜誌即使被查禁,但市面上還是可以看到。那真是出版的黃金年代。禁一本,賣一本。警總好像暢銷書的催生者。連後來開「阿財的店」的阿財,當時都做了發行商。

《禁書的年代》6:我們來印禁書

4 年前 / 0 comments

看禁書與玩禁忌的愛情一樣,是會上癮的。你越是要查禁,我越是要看。而且越禁越要偷偷摸摸,越偷偷摸摸,越是有趣。現在回想,才知道影響自己最多的,可能不是那些學校規定的書,也不是正經八百的書,而是禁書。沒辦法,禁忌之愛,永遠有致命的吸引力。

《禁書的年代》5:角落裡的馬克思

4 年前 / 0 comments

忽然在一處極低的角落裡,看到「CAPITAL」幾個大字。三大冊的精裝本,書非常老舊,積滿了灰塵,彷彿被擺在角落裡一百年了。我心中狂跳,暗想:媽媽的,不會是他吧?拿出來一看,我的天,竟真的是馬克思的三大卷資本論!

《禁書的年代》4:被查禁的金庸

4 年前 / 0 comments

這形象真太熟悉了,從紅燈區外的小書攤、租書店,到明星咖啡屋,到台大前面的違建舊書攤,他們可能是世家子弟、書香門第、大學才子,只因亂世,最後在街道邊獨坐閱讀,賣書為生。他們的身影,彷彿是一個寂寞的、流離飄蕩的世代的縮影,揹負著被埋沒的身世和故國的舊夢,最終在書堆中,尋找一個歸隱的角落?

《禁書的年代》3:暗娼街的羅曼.羅蘭

4 年前 / 0 comments

那年代找禁書,看禁書,往往也不明所以,只要覺得是好書,便互相傳閱,充滿秘密讀書的快樂。文化自有它的火種,埋在那裡都可以,隱姓埋名都不怕,只要機會,即使只是輕輕一行字,它就會點亮人心中的火光。

《禁書的年代》2:陳映真和《將軍族》

4 年前 / 0 comments

查禁的原因,本身就是禁忌,這就是「禁忌年代」的特徵。「權威」要變成「威權」,就是不容許你問他原因。最後逼得你得猜測他的心思,揣摩他的心思,甚至暗暗討論他的心思,如此才能讓你想得太多,猜疑太多,滿地陰影,最後什麼都不敢做。

《禁書的年代》1:買下第一本禁書

4 年前 / 0 comments

【編按】知名作家楊渡因聽聞禁書年代可能重來,為讓更多人回憶台灣過去那段禁書的歲月,與偷讀禁書的快樂,分享自己過去寫的〈禁書年代〉一文。因文長,分成十一天刊載於作者社群平台,犇報經作者同意轉載分享。

我親身經歷的白色恐怖「鹿窟案」

5 年前 / 0 comments

我是王文山。今天,在這個昔日的馬場町刑場,代表1950年代白色恐怖倖存的受難人在一年一度的秋祭場合上發言。寫這篇文稿的同時許多複雜的心情又再度泛起。現在民進黨當局不斷加深兩岸敵對、鼓譟民粹的氛圍,使包括我在內的老政治犯們尤其憂心。在海峽的對抗局面下,台灣當局在當年實施了戒嚴,出賣民族主體性與大眾的福祉以仰賴美日帝國主義,偏安了反動的在台政權,肅清了島內多數的進步力量,在社會上製造「反共」高壓氛圍,今昔映照一點都不感到陌生。

謹惕台獨挑起兩岸戰禍 2020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秋祭

5 年前 / 0 comments

我們相信,絕大部分勤勤懇懇為生活而努力工作的台灣一般民眾,都是愛好和平,不希望兩岸兵戎相見。我們誠摯的呼籲那些希望兩岸和平,不願兩岸戰爭的台灣民眾,站到兩岸和平發展與兩岸和平統一的陣營中,共同反對美國主導的新冷戰,向引起兩岸戰禍的「台獨」主張說「不」。

第 11 頁,共 1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