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經貿摩擦 美國假日購物季的隱憂

5 年前 / 0 comments

從感恩節到「黑色星期五」、「網路星期一」,加上耶誕節,美國假日購物季通常持續約一個月。由於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多數美國零售商正設法「消化」關稅成本,中小零售商處境尤其艱難。儘管美國消費者並未明顯感受到價格上漲,但調查顯示八成消費者對關稅可能推高物價感到擔憂。

【犇報社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美國遏制戰略的最後一擊

5 年前 / 0 comments

美國以「國內法」為手段來編派世界秩序,干預他國內政,甚至顛覆當地政權的作為其來有自。但問題其實不在美國主觀上「想幹什麼」,而是客觀上「能幹什麼」?美國將「自由貿易」與「遏制政策」綁在一起的戰略手段,最重要的是美元霸權體系的支配力,開啟了冷戰後美國在世界範圍推行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序幕。美國意圖用香港問題來遏制中國發展的企圖,不過是在當前世界秩序轉移過程中的奮力一擊,非但對中國的威脅有限,反而揭穿了所謂「自由、民主、人權」等美式價值的假面,提供中國人民反思的借鑑。

從「美國優先」到「連任優先」 中美貿易戰:美方沒贏,中方沒輸

5 年前 / 0 comments

中美貿易戰經過15個月13輪的談判終於在10月10日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川普曾說,「貿易戰好打又易贏」,但從此時達成的協議看來,美方沒贏,中方沒輸。

無效的「極限施壓」、無解的「中美貿易」
【專題】中美貿易戰開打一週年之後

5 年前 / 0 comments

近日,美方宣佈將對約5500億美元自華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把中美經貿摩擦推向白熱化。面對自身不斷出現的經濟衰退風險信號、以及來自國際社會的反對聲音,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反制,美方一些人的焦慮感愈發凸顯,以高壓手段快速壓服中國大陸的設想正在崩塌。

哪些美國企業頂風作案?美企開拓中國市場正當時
【專題】中美貿易戰開打一週年之後

5 年前 / 0 comments

中美貿易戰開打一年多,從最初的「打不打」到後來的「打多久」,每次的提問都牽動著世界各國的敏感神經。現在人們又將關注點轉向「誰打贏」的問題,從美企對華投資不減反增,以及經濟學家預估美國將迎來一波經濟大衰退,箇中答案不言自明。

【犇報社評】退出中國市場,美國對華遏制政策還走得通嗎?

5 年前 / 0 comments

川普政府從加徵進口關稅、遏制「中國製造2025」,甚至要求美國企業退出中國市場的一連串「組合拳」,頗有擺開對華進行新的冷戰遏制政策的陣勢。 問題是,美國傳統的遏制戰略對今天的中國是否還能行得通?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文安立認為,今天的全球格局也與冷戰時期大所不同,世界格局由兩極對立變為多極共治。 文安立的結論是,快速發展的經濟和技術變革將使美國傳統的遏制政策不再行得通,尤其對中國這樣不打算與世隔絕的國家來說。

美商務部再次推遲對華為交易禁令

5 年前 / 0 comments

美國商務部19日決定將一項「臨時通用許可」延長90天,再次推遲針對華為及其附屬公司現有在美產品和服務所實施的交易禁令,以避免禁令對美國消費者造成不利影響。 美國商務部當天發表聲明說,自8月19日起的90天內,獲得「臨時通用許可」的美國企業可向華為及其非美國附屬公司出口、再出口和轉讓「特定」和「有限的」產品或技術。

日本將韓國移出貿易「白色清單」 雙方貿易摩擦升級

6 年前 / 0 comments

日本政府在2日上午舉行的內閣會議上決定,將韓國移出可享受貿易便利的「白色清單」,這意味著日韓貿易摩擦升級。 所謂「白色清單」,是指日本政府制定的安全保障貿易友好對象國清單。在對這些日本政府認定的友好國家出口高科技商品時,日本出口商可享受相對簡化的手續。

「稅禍」讓美國農民憂心忡忡

6 年前 / 0 comments

自美國單方面挑起與中國等貿易夥伴的經貿摩擦以來,美國農產品出口量驟降,價格劇跌。天災與「稅禍」雙重壓力下,美國農民日益擔憂入不敷出。 美國農業部長最近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播出的採訪節目中說,美國農民是中美經貿摩擦的受害者之一,他已告訴美國總統川普,「不能用愛國主義來買單」。

加碼施壓歐盟 美國的「關稅大絕」還能用多久?

6 年前 / 0 comments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日前給歐盟發去一份「添堵」的「帳單」:為懲罰歐盟違規補貼空客公司,美方擬對另外40億美元歐盟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加上今年4月發佈的「初步清單」所涉及的歐盟輸美產品,美國或將對總價值約250億美元的歐盟產品加征關稅。歐盟2日對此作出回應:願意和美方磋商,同時做好反制準備。

第 5 頁,共 7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