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內瓦會談發布聯合聲明 關稅戰降溫但去美元化已箭在弦上
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經貿會談後發布聯合聲明,雙方將互相取消加徵關稅,回歸到最初的34%對等關稅,其中24%暫停實施90天,只加徵10%關稅。中方希望美方以這次會談為基礎,與中方繼續相向而行,徹底糾正單邊加稅的錯誤做法。

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經貿會談後發布聯合聲明,雙方將互相取消加徵關稅,回歸到最初的34%對等關稅,其中24%暫停實施90天,只加徵10%關稅。據大陸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準,美方取消共計91%的加徵關稅,中方相應取消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希望美方以這次會談為基礎,與中方繼續相向而行,徹底糾正單邊加稅的錯誤做法。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美中首輪會談於5月10日至5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並於12日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開篇指出中美認識到雙邊經貿關係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係的重要性;鑒於雙方近期的討論,相信持續的協商有助於解決雙方在經貿領域關切的問題;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雙方承諾將於2025年5月14日前採取以下舉措:
美國將(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命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徵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按該行政命令的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徵剩餘10%的關稅;(二)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命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命令對這些商品的加徵關稅。
中國將(一)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徵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徵剩餘10%的關稅,並取消根據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和第6號對這些商品的加徵關稅;(二)採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採取上述舉措後,雙方將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係進行協商。中方代表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協商可在中國、美國,或雙方商定的第三國進行。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開展工作層面磋商。
、兩位美方代表:財政部長貝森特(左1)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左2)。圖源:取自「X」@USTradeRep.259376f372a8f73e.jpg)
美國主動求談 中方最終決定接觸
據此前大陸商務部發布消息,自美國發布關稅戰遭中國強硬反制後,就不斷通過各種管道主動向中方傳遞訊息,希望就關稅等問題與中方談判。中方對美方來訊進行評估後,在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的基礎上,最終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
大陸商務部並表示,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中國有句古話,「聽其言而觀其行」,美方想要通過談判解決問題,就要正視單邊關稅措施給自身和世界帶來的嚴重負面影響,如果說一套、做一套,企圖以談為幌子,繼續搞脅迫訛詐,中方絕不會答應。
大陸商務部也呼籲其他正在與美方進行談判的經濟體,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堅持原則立場、堅持公平正義,才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確之道。中方願與各方一道,共同抵制單邊保護主義和霸權霸凌行徑,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關稅戰降溫但去美元化已箭在弦上
關稅戰雖暫時降溫,但去美元化已箭在弦上。中國帶頭領導全球對抗美國關稅霸淩,加速全球經濟體系去美元化的進程。對世界各國而言,面對美國川普政府的不確定性,做好與美經貿脫鉤的預案是生存需要,從前顧忌與美國的關係,以及需要美元體系,如今包含金磚國家組織等世界多國,都對美國產生「兩個脫鉤」的需求,一個是供應鏈脫鉤,一個是市場脫鉤,起碼要分散風險。
5月5日第28屆東盟與中日韓財長會議在義大利舉行,發表聲明表示為應對美國關稅戰,正式同意擴大「清邁倡議」多邊化融資模式適用範圍,使之不僅適用於金融危機,也適用於傳染病大流行和自然災害發生之際。「清邁倡議」為東盟十國與中日韓之間,記取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教訓,簽署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以應對短期流動性危機、減少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依賴。5月6日,中方和歐洲議會雙方商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過往在人權和貿易上的爭議全都未提。
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義大利米蘭舉行。圖源:國際經濟關係司.267127be35e7b6a8.jpg)
有評論分析,東盟加中日韓跑到歐洲開會,本身就是不尋常的信號,隔天接著釋出中歐關係全面解凍的消息,反映去美元化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正在逐漸成熟,而為應對美國挑起的全球化危機,區域經濟彼此間也正在聯合。美元霸權秩序的每一次鬆動,都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儘管人民幣取代不了美元,但多極貨幣新體系的形成、人民幣的國際化,正加速去美元化的趨勢。
相較下,民進黨當局屢屢宣稱台灣為與美貿易談判的首批優先名單,至今卻未見任何成果。只聞賴清德稱要「脫中入北」,籲建「非紅供應鏈」,整合「臺灣投資美國隊」,擴大對美投資,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包括農、工、石油、天然氣,以及軍事等採購。中美關稅戰的降溫和全球去美元化趨勢,讓民進黨當局的關稅應對策略彷彿與世隔絕。
◎兩岸犇報綜合報導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在美國發起貿易戰下 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三大貿易融資貨幣
‧ 成吉鹿|美國總統川普魯莽霸凌、混擾全球、動搖國本
‧ 川普關稅戰損害美國在全球貿易、金融體系的主導地位
‧ 從美元霸權論中美博弈的根本原因
‧ 川普全球關稅風暴:既要貿易順差,又要工業回流,還要美元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