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戰損害美國在全球貿易、金融體系的主導地位|海外通訊

摘要:

川普強徵關稅,是對全球的貿易霸凌。他的反復與不可預測,使美國成為國際頭痛的變數,各國開始重新考量「去美風險化」,美國不再是全球化的領頭羊,美國在全球貿易不再享有主導地位,中國成為世界各國重新考量的合理舵手。


◎作者|帕特里夏·科恩(Patricia Cohen,經濟記者
改譯|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xxx圖為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首都華盛頓白宮展示簽署後的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圖源:新華社,胡友松 攝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球反省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並且基於對自由經濟的信念,認定經濟愈開放、關稅愈低,所有人皆蒙其利。80年前,美國主導全球往自由經濟全球化的方向前進;80年後的今天,美國川普政府反其道而行,高舉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對全世界各國徵收高關稅。川普關稅政策影響深遠,將對美國及全球產生何種效應,世人矚目。4月6日,《紐約時報》刊發了經濟記者帕特里夏·科恩(Patricia Cohen)撰寫的一篇文章,標題為〈貿易戰威脅美國主導地位─放棄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金融秩序〉(U.S, Primacy Under Threat In Trade War—Discarding a Financial Order Build With Trust),對此頗有闡發,謹編譯於下,供參考。

貿易戰威脅美國主導地位─放棄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金融秩序


美國在過去四分之三多個世紀中塑造和引領的世界經濟體系,由一個強而有力的願景所驅動引導:貿易和金融將建立在合作和同意,而非脅迫的基礎之上。

儘管這一體系存在諸多缺陷,卻使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和唯一的金融超級大國。這一體系所產生的法治、穩定和信任,使美元成為世界交易的首選貨幣,而美國則成為世界投資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挑起全球貿易戰,放棄原本可能擁有共同利益的願景,取而代之為世界經濟不可避免地激烈衝突。

對更大目標、相互協議或共同價值觀的呼籲,已不復存在。在這種新秩序下,將由最強大的國家制定規則,並通過恐嚇和赤裸裸的武力來執行這些規則。

xxx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華盛頓白宮就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發表講話。圖源:新華社,胡友松 攝

耶魯大學歷史學家格雷格·格蘭丁說:「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觀點,該觀點的首要原則是,國家之間沒有共同利益,而是存在著內在利益衝突。」

正是這種觀點,促使川普總統於周三(按即4月2日)對幾乎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川普上任僅兩個多月的貿易政策就導致股市、企業和消費者信心大幅下滑,華爾街分析師一直預測美國和全球的通脹率將上升,經濟增長將放緩。

但許多經濟學家和政治領導人都表示,與美國在戰後全球秩序中所建立起來的獨特實力和特權,有可能遭受長期損害相比,季度的得失微不足道。危在旦夕的是美國對世界金融體系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其企業享有的優勢,以及吸引投資者和創新者的聲譽。

喬治城大學教授亞伯拉罕·紐曼說:川普放棄合作,「將長期損害美國的經濟安全」。

xxx4月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交易大廳工作。紐約股市三大股指8日下跌。圖源:新華社,郭克 攝

美元的優勢和力量


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優越地位,幾乎每個國家都用來進行日常貿易,並儲備以備不時之需。由於全球貿易和交易都是以美元進行,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美元。這意味著美國在出售國債時可以支付更少的利息,從而降低借貸成本。

此外,美國企業不必擔心外匯市場的波動或資金外逃。當動蕩和不確定襲捲全球經濟時,美元被視為安全的避風港──即使美國就是造成動蕩的罪魁禍首。

美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讓華盛頓能以自身的安全問題來塑造世界經濟。2001年的九一一襲擊事件,揭露了恐怖分子如何利用全球金融體系跨境轉移資金,之後美國得以加強控制。

xxx2001年9月11日當天早晨,19名蓋達組織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機,其中兩架飛機分別衝撞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總計造成2,996人死。圖源:海外網

共和黨和民主黨政府擴大使用了制裁和出口管制的範圍,鞏固美國在全球金融以及人工智能和半導體等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正是這種實力促使美國在烏克蘭被入侵後,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計算設備,並凍結俄羅斯擁有的外匯儲備。

然而,《過度特權:美元的興衰和國際貨幣體系的未來》一書的作者巴里·艾肯格林表示,每當川普政府表示,要壓低美元在外匯市場的價值,或徵收關稅等後果時,人們對美元的信任就會受到打擊。

美元貶值意味著外國持有者將損失資金,艾肯格林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政府試圖貶低對外債務,信譽和信用都會受到損害。」

xxx1月19日,人們從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前走過。圖源:新華社,吳曉淩 攝

信譽和影響力


哈佛大學教授小約瑟夫·奈伊表示,在他看來,政府的交易態度反映了川普作為紐約和紐澤西房地產開發商的背景,每筆交易都是一次性的,欺凌行為很常見,因此未能考慮到共同利益,可能損害到長期目標。這讓川普賺了錢,但也導致不得不多次宣告財產破產。奈伊表示,這種做法多年下來無法積累影響力,也不能增加信譽,更不可能成為一個可靠的合作伙伴。

當白宮官員討論打擊葉門胡塞武裝分子的計劃時(這些武裝分子一直在襲擊蘇伊士運河的船隻),他們抱怨歐洲人不勞而獲,並考慮要求歐洲人支付某種形式的報酬。

但保持運河暢通不僅僅是對歐洲有利,還能阻止其他國家、民兵和海盜干擾貿易通道,「從長遠來看,擁有海上航行自由符合我們的利益,不讓胡塞武裝這樣的組織破壞它」,奈伊教授說。

xxx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月1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舉行的歐洲議會全會上表示,歐盟有強有力的反制計畫,必要時將反擊美國關稅政策。圖源:新華社

同樣,在1994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為墨西哥提供500億美元的救助也符合美國的利益,華盛頓擔心,遭受重創的經濟,將促使50萬的墨西哥人非法越境移民。在危機期間保證世界有美元供應,也是維持全球金融體系正常運轉的關鍵。

與此同時,美國在美利堅銀行的存款也積累了信用。美國已經成功地向荷蘭和日本等盟友施壓,限制向中國出售先進的半導體設備,並限制其國內製造商的利潤。包括川普政府在內的歷屆政府,都擔心該技術被用於軍事用途,以及中國最終可能研製出與美國企業相同的產品。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依賴脅迫而非合作成為常態,最終導致德國納粹化、日本帝國主義和毀滅性的關稅戰。

那段殘酷的歷史,促使美國和其他國家在二戰後採取注重共同利益的做法。華盛頓抓住了主導地位,通過馬歇爾計劃提供巨大的經濟支持,因為它相信更強大的歐洲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

其指導原則是,透過商業聯繫將各國團結在一起,並緩解軍事衝突。這一理念為其當時的主要支持者,前國務卿科德爾·赫爾贏得了1945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然而,川普卻徹底顛覆了這一理論。他沒有關注經濟聯繫帶來的共同利益,而是試圖利用了經濟的脆弱性。

xxx3月28日,顧客在美國紐約市一家超市選購雜貨。圖源:新華社,郭克 攝

確實如此。川普是自二戰結束以來,第一位藉由經常違反國際協議、背叛盟友、蔑視經濟和人道主義援助等軟實力工具,來追求美國利益的總統。

「我們所看到的事情太戲劇性了,」喬治城大學政治學家紐曼表示,美國的盟友們正在逐漸產生一種深深的恐懼,擔心川普政府正在尋求建立一個只關注美國自我擴張的新世界秩序。

這種方法可能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當哥倫比亞總統拒絕運送被驅逐者的軍用飛機時,川普威脅將對哥倫比亞實施金融制裁,並對所有哥倫比亞產品徵收50%的關稅,迫使哥倫比亞改變了政策。

但如果各國認為全球秩序被一個反復無常的領導人所主導,他們就會尋求替代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可能會降低美元的地位,並減少盟友對美國武器、技術和產品的依賴,也可能以犧牲美國為代價來增強中國的力量。

3月30日,美國的經濟合作伙伴日本和韓國貿易部長,在首爾與中國代表舉行了5年以來的首次會晤,討論擴大地區貿易關係。日本和韓國是美國對抗中國的經濟伙伴。他們與中國建立任何更緊密的商業關係,都可能影響華盛頓減緩中國突破性的科技進步的目標。紐曼先生表示:「這與美國希望實現的目標背道而馳」。

xxx3月30日,第13次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在韓國首爾舉行。圖源:商務部網站

結語


川普加徵關稅不僅激烈,幅度又大,範圍又廣,宣布之後全球股市「跌跌不休」,可能引發通膨和經濟萎縮的雙重危機。在形勢比人強的情況下,川普不得不於4月9日,宣布對不採取報復的國家,暫緩實施加徵關稅90天。

川普強徵關稅,是對全球的貿易霸凌。他的反復與不可預測,使美國成為國際頭痛的變數。而中國一直強調反對保護主義,反對單邊主義,更主張全球化,經濟共榮、共享。中國始終扮演國際經貿的穩定力量,維護現有的國際經貿秩序。而在川普強徵關稅威脅下,各國開始重新考量「去美風險化」,美國不再是全球化的領頭羊,美國在全球貿易不再享有主導地位,中國成為世界各國重新考量的合理舵手。

◎作者|帕特里夏·科恩(Patricia Cohen,經濟記者
改譯|花俊雄(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
◎編輯|山那編

【您可能有興趣】
從美元霸權論中美博弈的根本原因|海外通訊
川普全球關稅風暴:既要貿易順差,又要工業回流,還要美元霸權
成吉鹿|從經貿軍事外交姿態看中美的國勢
川普、澤倫斯基與俄烏戰爭背後的美元博弈
美國從民主走向超級富豪的寡頭政治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