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重性被低估!​世衛專家:​防止下一個「100萬」應這麼做​

By 犇報編輯部 / 2020-09-30 17:37:35 /
國際
新冠疫情
摘要:

世界衛生組織29日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死亡病例累計已超100萬例,確診病例累計近3325萬例。過去一周內,全球新增確診病例超200萬例,新增死亡病例超3.64萬例,兩項新增中均有超一半來自世衛組織劃分的全球6個區域中的美洲區國家。世衛組織專家表示,目前統計數字仍低估了疫情的嚴重性,在新冠疫苗正式面世前,應重視用已有手段和方法拯救生命和預防傳播。

xxx9月29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一處墓園的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搬運疑似新冠患者的棺槨。(圖/新華社,阿貢攝)

世界衛生組織29日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死亡病例累計已超100萬例,確診病例累計近3325萬例。過去一周內,全球新增確診病例超200萬例,新增死亡病例超3.64萬例,兩項新增中均有超一半來自世衛組織劃分的全球6個區域中的美洲區國家。世衛組織專家表示,目前統計數字仍低估了疫情的嚴重性,在新冠疫苗正式面世前,應重視用已有手段和方法拯救生命和預防傳播。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當天表示,100萬人死於新冠「對世界來說是一個困難的時刻,但現在和不久的將來仍有一線希望鼓舞著我們」。他呼籲所有國家、社區和個人重點採取四個基本措施來控制疫情。

xxx這是8月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瑞士日內瓦出席線上記者會的影像畫面。(圖/新華社,張鋮攝)

首先,避免引起疫情擴散的活動;第二,通過保護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關鍵行業從業者等高風險群體來減少死亡;第三,個人必須採取已知有效措施來保護自己和他人,包括與他人保持至少一米距離、勤洗手、戴口罩,以及避免擁擠場所、近距離接觸等;第四,各國政府必須採取有針對性的行動,發現、隔離、檢測和護理患者,並追蹤和隔離接觸者。

世衛組織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日前表示,在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正式面世前,全球死亡病例破200萬「當然不可想像,但也不是不可能。因為現實情況是,過去9個月已有100萬人喪生,而要在接下來的9個月內獲得疫苗,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xxx9月29日,在埃及首都開羅,一名女子戴口罩出行。(圖/新華社,艾哈邁德·戈馬攝)

瑞安強調,雖然100萬是個可怕的數字,但我們在疫情控制、現有施救措施以及抗疫創新等方面,還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在運用輸氧、重症監護等治療手段和地塞米松等療法方面做得比以前更好,因此臨床病亡率正緩慢下降。

他呼吁各方加大對世衛組織主導的「獲得抗擊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國際合作倡議的支持,採取多邊行動、 全球集體行動來控制這一病毒。

xxx9月29日,一名市民戴著口罩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街頭。(圖/新華社,張紋綜攝)

世衛組織總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說:「是否再有100萬人死於新冠並不取決於我們是否有疫苗,而取決於我們是否運用現有工具、方法和知識來拯救生命和預防傳播。」

他說:「我們不應該等待。在降低新冠病亡率方面、在防止最脆弱和風險最高人群感染新冠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展。」

xxx9月29日,在荷蘭登博斯,一名護士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採樣。(圖/新華社、法新)

據世衛組織統計,截至9月28日,已向世衛組織報告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的候選新冠疫苗已達40種,其中10種已進入3期臨床試驗。

世衛組織日前表示,該組織及其伙伴共同主導的COVAX全球新冠疫苗計劃將開始與疫苗制造商和開發商簽署正式協議,確保在2021年底前在全球範圍內提供至少20億劑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無論哪種疫苗將來被證明安全有效,參與國都能及時獲得疫苗,不論是中低收入國家還是高收入國家。

世衛組織助理總事瑪麗安赫拉·西芒表示,雖然候選疫苗眾多,但世衛組織、合作伙伴、生產商等絕不會為了盡早推出疫苗而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做任何妥協,所有臨床試驗必須完成並達標後才會考慮疫苗上市,因此普通民眾無需因疫苗研發加速而擔心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xxx9月29日,兩名戴口罩的女子在日本東京淺草區游覽。(圖/新華社、美聯)

百萬生命逝去是一個重要節點,它意味著新冠疫情已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災難之一。人類距離最終戰勝新冠病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團結「戰疫」之心不可稍有懈怠。

面對世紀疫情,能否有效防控不僅考驗各國的治理水準,也拷問其執政理念。能否有效防控疫情,要看是否堅持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要看是否尊重科學、相信和重視公共衛生專家的科學判斷;要看是否積極參與抗疫國際合作。

各國團結一心攜手合作,在病毒面前不以私心為念、不以他國為壑,心無旁騖抗擊疫情,這既是對各自國家的人民負責,也是為世界做貢獻。

◎新華國際訊

【延伸閱讀】
《兩岸犇報》第237期上線囉!
【犇報社評】海峽無中線,戰場在台灣
《我的祖國》何以成為大陸最具影響力的歌曲?
【犇報專題】中東新局,還是亂局?
【犇報專題】深圳40年:從「世界工廠」到「設計之都」
中美和平共處,美國準備好了嗎?
蓬佩奧的「新冷戰檄文」,回到過去並不能改變未來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