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

美國外交政策需要一場革命|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程度最高的國家,以多元的經濟結構深深影響著全球各國的政治經濟。然而,美國的外交政策卻充滿問題,但面對根深蒂固的「軍工複合體」,要治癒美國外交政策的痼疾,恐怕還得等到廣大的美國人民警醒。

中美在拉丁美洲的博弈:「美洲增長倡議」與「一帶一路」倡議|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拉丁美洲要求獨立自主的呼聲日益高漲,且面臨著與美國和中國關係的戰略平衡挑戰,但這並不是相互排斥的選擇。對拉丁美洲而言,中美是可以有效兼容,同時並存,並從各自的長處和優點為人類福祉作出貢獻的。本文為【門羅主義200年系列】的最後一篇。

美國在聯合國阻礙加薩停火 國際社會有目共睹

1 年前 / 0

22日,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提交巴以問題決議草案,在表決中遭到俄羅斯、中國和阿爾及利亞反對。分析人士指出,美方此次提出的草案不僅沒有對以色列近期宣稱的進攻加薩南部城市拉法的計畫表示明確反對,反而玩弄文字遊戲,為停火設置前提,這無異於給繼續殺戮開綠燈。

中拉關係75年回顧與前瞻:從無足輕重到不可或缺|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回顧中國與拉美國家關係75年來的發展,經歷從政治到經貿再到戰略的演變,現今更呈現多領域合作發展的趨勢。展望未來,中國將繼續在基建和經濟領域擔任重要角色,與拉美國家共同建設更加緊密的命運共同體。

門羅主義200年給拉丁美洲帶來什麼?|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2023年12月2日是美國宣告「門羅主義」200周年,美國的干預和顛覆永遠不會停止。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不應該成為美國的「後院」或「前院」。「門羅主義」已經成為過去,顯然已經過時!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人民而言,200年已經太久了,他們已經受夠了!

門羅主義200年:美國如何從偽孤立主義走向帝國主義(下)|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門羅主義」綜合了美國對拉美政策的歷史和政治糟粕,但隨著時代變遷,儘管美國可能展現友好態度,對拉美的控制將持續存在,並仍以本國利益為先,拉美不應抱有期待。美拉關係一直缺乏平等互利基礎,未來也不會改變,只有認清這一點,「門羅主義」才有從內部分化瓦解的可能。

門羅主義200年:美國如何從偽孤立主義走向帝國主義(上)|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在美國提出「門羅主義」200周年之際,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撰寫系列文章,指出在「東升西降」之際,中美對待拉丁美洲的方式,呈現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現代化道路與思維方式。本文介紹美國「門羅主義」的來龍去脈與提出時的國際背景,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上篇。

布林肯「餐桌菜單論」暴露美國狼性政治邏輯

1 年前 / 0

「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會在菜單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日前在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這番露骨發言再次暴露,美國政治和外交的基本邏輯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美國政客是狼性文化的忠實信徒。

屢唱屢敗的「中國經濟崩潰論」沉渣再度泛起|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指出,唱衰中國的「經濟崩潰論」對美西方的政客、智庫、媒體而言,是政治正確的「認知戰」,與經濟無涉,所以儘管他們的調子失準,他們仍然樂此不疲。

中美關係止跌回穩迎來新起點—從沙利文的年初演講說起|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他在1月30日於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就「中美關係前景」的演講,可看作是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的後續行動。

第 7 頁,共 9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