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潮流
理查德·肖爾:被壓迫者教育學——致敬保羅.弗雷勒
弗雷勒的行動基於一個基本的假設:即人的本體使命(他如是說)就是要成為一個作用於世界並改造世界的主體,唯其如此,才會不斷有新的可能使個體和群體生活更完整、更豐富。世界上不存在所謂中立的教育過程這樣的東西。教育要麼充當工具,用以促進年輕一代融入現行制度邏輯並使他們與之相符合,要麼就變成「自由的實踐」,即人們藉以批判性和創造性地對待現實並發現如何參與世界改造的手段。要構建一種有助於促進這一過程的教育方法,這將有助於新人(new man)的培養。
專訪兩岸犇報社長,論「中美和平相處」?
《八方論談》為海外華人史東主持的網路訪談節目,目前頻道觀看次數超過2千萬人次,日前《八方論談》邀請到兩岸犇報社長陳福裕,隔海分享論「中美和平相處」。本分享影片為上集50%版本,完整版請上《八方論談》Youtube官方頻道參考觀看完整版之說明。
鍾喬|面對壓殺的歷史:從《范天寒》到《戲中壁》(下)
回首2018,《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以一部長達3小時的劇碼,在台灣劇場界引發一陣議論;而後,入圍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在眾聲喧嘩的劇場界,以一種近乎暗影、無聲以及低嗓門的扣問,一段台灣戰後史上被刻意壓殺的白色恐怖事件,宛若殘骸般重新在世人面前現身。然則,自始至終以西方人權觀點,看待轉型正義問題的台灣社會,對於二戰後冷戰、新殖民主義在東亞形成的國家暴力,卻存在著依附西方普世價值的觀點,欠缺亞洲第三世界「冷戰、戒嚴體制」特殊性的問題,值得提出來探討與重新釐清。在冷戰及後冷戰年代,持續發生於東亞或整體亞洲,相關左翼肅清的國家暴力事件,一直未曾消失,只不過甚少進入欠缺「左眼」看世界的場域。
一齣追索,再現,召喚的劇作-推薦《范天寒和他的兄弟們》
《范天寒和他的兄弟們》是二○一八年,為紀念「客家還我母語運動30周年」,「差事劇團』團長鍾喬和幾位青年劇場工作者,共同協力編導製作的戲劇作品。差事劇團創辦至今已逾30年,觸及的題材包含各種面向,但關聯著現實,帶有明顯的批判意識卻是他一貫的精神。《范天寒和他的兄弟們》今年9月和10月分別要在台北和台南巡迴演出,我虔誠的祝禱演出順利成功也祈願更多有心人,有緣人能觀賞到這篇華章。
鍾喬|面對壓殺的歷史:從《范天寒》到《戲中壁》(上)
縱或觀點有異,卻因革命者曾以實體的存在,走過被壓殺的血腥道途;因此,記憶所堆起的千層骨骸,得以在我們面前重新現身。面對記憶前來叩門,唯有在劇場作為一種文化生產的前提下,檢視左翼革命在「去帝國」的特殊性下,從民眾的、民族的內涵與脈絡,重申以第三世界視野出發的人權價值。
溫鐵軍:新冷戰的前世今生(下)
【編按】近年美國對中國發動各種對抗,尤其美國在防疫不力下,加上恰逢2020年總統大選,中美關係成為美國當局操作的議題,召喚冷戰對抗的氣氛正在國際蔓延,台灣位處反共第一島鏈,政府主導反共親美的社會氛圍更是捲土重來。今年7月23日,中國大陸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在第七屆南南論壇延伸活動上講述了「新冷戰的前世今生」,以超越既有論述框架的角度,提出對新舊冷戰不一樣的解讀與思考,藉以因應當前世界的風雲變幻,並避免陷入大動盪中。台灣身處中美交手最前線,任何擦槍走火都可能使台灣變成戰場,身處台灣如何看待新冷戰尤其重要,因此犇報特轉載微信公眾號「國仁鄉建」此場溫鐵軍講座的直播影片與文字實錄,並分為上下篇,供犇友們參考。
溫鐵軍:新冷戰的前世今生(上)
【編按】近年美國對中國發動各種對抗,尤其美國在防疫不力下,加上恰逢2020年總統大選,中美關係成為美國當局操作的議題,召喚冷戰對抗的氣氛正在國際蔓延,台灣位處反共第一島鏈,政府主導反共親美的社會氛圍更是捲土重來。今年7月23日,中國大陸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在第七屆南南論壇延伸活動上講述了「新冷戰的前世今生」,以超越既有論述框架的角度,提出對新舊冷戰不一樣的解讀與思考,藉以因應當前世界的風雲變幻,並避免陷入大動盪中。台灣身處中美交手最前線,任何擦槍走火都可能使台灣變成戰場,身處台灣如何看待新冷戰尤其重要,因此犇報特轉載微信公眾號「國仁鄉建」此場溫鐵軍講座的直播影片與文字實錄,並分為上下篇,供犇友們參考。
「寫在人間」的呂正惠和台灣統一之思
回到呂正惠個人的經歷,我卻發現,那個統派之所以成為統派,而且在壓力最大、最沒希望的時候,依然是堅定統派的緣由,並不是未來的希望和曙光,反而是過去的歷史和感情。這個豐富的「中國史觀」一旦奠定下來,則「中國情感」愈益深厚,而台灣同胞對自身及歷史的理解也才清楚明晰,內含著一個豐富的、容納了本土和自我的「中國史觀」。
曾健民:初論陳映真的台灣社會性質論和社會變革論
【編按】2020年8月13日,曾健民醫師病逝於花蓮家裡,享年70歲。曾健民醫師本職為牙醫,執業之餘將所有心力投入台灣近現代社會史的研究,並潛心於左翼理論,為台灣社會的變革求索理論思想,窮盡心力在台灣社會性質的研究。曾健民醫師青年時因思想激進曾在服役時遭受白色恐怖波及,1980年自高雄醫學院畢業後,赴日本進修牙醫專業,並在日本求學期間苦讀馬克思主義及進步左翼的社會科學理論。曾醫師生前心心念念台灣社會性質的討論,犇報在此轉載曾醫師〈初論陳映真的台灣社會性質論和社會變革論〉一文,以此悼念曾醫師,並期望有朝一日台灣社會性質的討論能夠展開,促進台灣社會的變革。
大陸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中國當年為什麼要搞「上山下鄉」?
中國大陸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與觀視頻合作錄製「溫鐵軍踐聞錄」。在本集影片中,溫鐵軍表示我們不是用西方發展主義意識形態,來對中國經驗做出主觀解讀,而是排除意識型態後客觀的看中國發展的過程。
溫鐵軍指出當年蘇聯撤資,突然沒有蘇聯資本,原本進城的勞動力就得往回送,所以60年代有了第一次的上山下鄉。城鄉計畫性的交流,讓中國度過了資本極度稀缺的嚴重危機,就是1950年美國封鎖、1960年蘇聯也封鎖,中國在冷戰時期遭遇兩個超級大國分割控制世界,全都封鎖中國,中國本來應該徹底玩完。就是上山下鄉緩解了城市危機,讓中國得以撐過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