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200秒,看懂2000年前「都江堰」是如何引水的?|犇報看影音

2 年前 / 0

公元前316年秦國攻滅巴蜀後,想把四川盆地打造成超級糧倉,但能提供成都平原供水的岷江,作為一條最高海拔落差270公尺的懸河,經常在豐水期暴漲,讓成都平原遭受洪水衝擊。歷史上秦國遂派水利工程專家李冰父子前去治水。大陸「三維地圖看世界」頻道,透過三維地圖詳解李冰父子如何在古代以天人合一的思維,透過當時的工程技術興建都江堰,還形成能二次泄洪的飛沙堰,讓岷江在豐水期及枯水期都能穩定供水。

秦始皇兵馬俑考古新突破:初步釐清秦軍軍陣排列規律 新發現220餘件陶俑

2 年前 / 0

陜西省文物局12日發布了2022年度陜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秦始皇帝陵考古發掘又有新收獲。考古工作者對陵園週邊的大型陪葬坑——一號坑進行了持續十餘年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新發現陶俑220餘件,並初步釐清軍陣的排列規律,還明確了秦陵陶俑的製作程序。

張維為:中國人都應記得,這三年我們是怎麼過來的

2 年前 / 0

對於三年內剛剛發生過的一切,西方已經開始大規模地篡改歷史,國內的公知也積極配合。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自信地肯定自己的成績,再自信地解決存在的問題。換言之,如果我們自己不能自信地、強勢地堅持正確敘事,西方就會扭著講,反著講,你的正資產就可能變成你的負資產,這就是認知戰。

開門紅!中國成功發射實踐二十三號衛星等三顆衛星

2 年前 / 0

1月9日6時0分,中國在文昌航太發射場使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實踐二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試驗二十二號A/B星發射升空。

中國雲南發現2億多年前的奇異羅平龍化石

2 年前 / 0

中國古生物學家在雲南羅平縣發現了距今2.44億年的全新爬行動物物種,將其命名為「奇異羅平龍」。這也是多指節型鰭龍類最早出現的化石記錄。

大陸春運客流近21億人次 防疫將成最大挑戰

2 年前 / 0

中國交通運輸部6日指出今年大陸春運期間客流總量約為20.95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99.5%,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70.3%。與往年相比,今年春運人流高峰與疫情高峰疊加,是近年來不確定性最多、情況最為複雜、困難挑戰最大的一次春運。

中國第4批太空人選拔首徵港澳「載荷專家」香港40人通過初選

2 年前 / 0

2022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30周年。中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香港完成第一階段選拔,向國家推薦40名符合資格的候選人,男女各占20人。

三星堆重大成果!兩個代表性文物成功組合,但還沒有名字……

2 年前 / 0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日消息,考古學家利用數位三維模型技術,實現了三星堆3號「祭祀坑」銅頂尊跪坐人像與8號「祭祀坑」神獸的成功拼對。這兩件文物都是從三星堆新發現6個「祭祀坑」出土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銅器。

2022,築夢蒼穹!中國人建造自己的「太空家園」

2 年前 / 0

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所說:「空間站的神聖使命,是成為太空中的中國國家實驗室,支持科學家從事前沿科學探索,空間技術研究和空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最終目的是為全人類造福。」這是屬於中國的未來,也是屬於全人類的未來!

黃土高原陝甘寧迎來首條高鐵環線

2 年前 / 0

銀蘭高鐵是中國「八縱八橫」鐵路網從北京經呼和浩特 、銀川到蘭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終於甘肅省蘭州市,與已通車的寶蘭高鐵、銀西高鐵相接,構建起了陝甘寧高鐵環線。如今,蘭州至銀川最快不足3小時便可抵達,較此前壓縮了近5小時30分鐘。

第 18 頁,共 1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