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世衛組織:中醫藥對治療新冠有效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佈《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家評估會報告》,明確肯定了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報告中也鼓勵世衛組織會員國在其衛生保健系統和監管框架內考慮使用中醫藥治療新冠的可能性。
志願者完成任務雨中跳舞,大爺一句「也是孩子」讓人好感動
寒風冷雨中,有個剛完成工作的大白她手舞足蹈、蹦蹦跳跳,全然不怕冰冷的雨夾雪,這一幕被在樓上隔離的一位大爺拍了下來,大爺感慨道「也是孩子啊」。出人意料的是,這位大白不是孩子,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姐。
中國廣東海上風電每年節約煤約24萬噸,減少碳排放約45萬噸
在中國南部的廣東省汕頭市南部海域的勒門列島附近,35台7兆瓦風機的葉片飛速旋轉。專案在穩定運行三個月之後,累計發電量突破1億千瓦時。與相同發電量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約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5萬噸。
中緬國際大通道大瑞鐵路杉陽隧道貫通
經建設者14年艱苦施工,中緬國際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雲南大理至瑞麗鐵路杉陽隧道3月28日貫通,全長13.39公里,共穿越橫斷山區6條大型斷層破碎帶。自2008年開工以來,杉陽隧道先後發生溜坍、突泥、湧水等地質災害700餘次,這座隧道的成功貫通,為中國同類地質條件下的隧道施工積累了經驗。
千年唐卡藝術在活態傳承中散發新活力
作為一種獨具青藏高原特色的藏傳佛教藝術,唐卡是用瑪瑙、珊瑚、朱砂等天然貴重礦物為顏料,繪製在布幔上並以彩緞裝裱的宗教卷軸畫,已有上千年曆史。目前,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9萬多居民中,有近萬人從事熱貢藝術。唐卡這一古老的藝術品,在活態傳承中煥發出新生機與新活力。
新一代運載火箭亮相!中國首款固液捆綁火箭長六改成功發射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是中國首款固液捆綁運載火箭,也是中國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的新成員,成功實現了固體動力和液體動力的「跨界合作」,充分發揮了液體發動機性能高、工作時間長和固體發動機推力大、使用維護簡單的優勢,可實現14天快速發射,滿足中低軌道衛星高密度發射需求。
火星沙塵暴!「天問一號」傳回最新高清照
截至2022年3月24日,「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工作306個火星日,累計行駛1784公尺,「天問一號」環繞器在軌運行609天,距離地球2.77億公里,當前兩器運行正常。「祝融號」火星車也從火星表面傳回自拍照,相比剛剛著陸時拍的照片,可以看出火星車表面已積累了一層薄薄的沙塵。
中國最高海拔的百萬千瓦級水電站投產發電
3月18日,中國海拔最高的百萬千瓦級水電站——雅礱江兩河口水電站最後一台機組完成72小時試運行,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兩河口水電站平均海拔3000公尺,是中國水電開發向高海拔寒冷地區發展的標誌性工程,緩解四川電網「豐餘枯缺」的問題。
吉林省一天新增2000多例新冠確診,專家詳解背後原因!
3月12日,吉林省新增本地確診病例1412例、無症狀感染者744例。專家指出一方面反映出奧密克戎病毒傳播隱匿、傳染性強,易形成社區傳播。另方面,反映出個別地區面對疫情快速上升的形勢,醫療資源擴容能力不足,導致短時間內集中收治受限。
到月球找水、去火星採樣 中國航太領域將有大動作!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我們現在還是探索太陽系,以後可能要進入銀河系,在若干年後,對整個宇宙進行探測也不是不可能。後續,主要任務是要對深遠空間的小行星進行探測,希望能對小行星進行採樣,這樣中國也有望成為擁有小行星樣品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