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中國院士張伯禮:以往新冠病毒稱「濕毒疫」,「奧密克戎」像外感風寒

3 年前 / 0

張伯禮則表示「奧密克戎」並不可怕,但它的中醫證候特點確實有所不同,以往的新冠病毒我們叫「濕毒疫」,是一種「濕邪」,濕毒蘊肺是其核心的特點。但「奧密克戎」是外感風寒,風束肺衛,「風邪」特徵非常明顯,患者頭疼、發熱、咽疼,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少痰,有痰的也是白痰。

上海傳染病專家:人類與奧密克戎的搏鬥處於最艱難時刻

3 年前 / 0

上海傳染病專家張文宏在微博發文指出與德爾塔相比,奧米克戎在社區的傳播速度比德爾塔要快,會導致住院人數激增,給衛生系統和其他相關部門帶來嚴重後果和負擔。人類與奧密克戎的搏鬥還處於最艱難的時刻。同時也有跡象表明,情況在朝著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疫苗和藥物將是未來渡過大流行,回歸正常生活的重點核心。

時速160公里!中國復興號開進最晚脫貧的四川大涼山

3 年前 / 0

1月10日11時10分,復興號動車組沿新成昆鐵路從西昌西站駛往昆明,這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開行的首趟復興號動車組,涼山是大陸最晚脫貧地區之一。復興號以時速160公里一路向南,掠過山間河谷。川滇之間山勢連綿險峻,地質條件脆弱,災害頻發,曾被外國專家斷言為「鐵路禁區」。

「中國天眼」向全球開放 已取得多項重磅成果

3 年前 / 0

FAST自2020年1月通過大陸國家驗收以來,運行效率和品質不斷提高,年觀測時長超過5300小時。2021年3月,FAST正式向全球開放共用,已有14個國家(不含中國)的27份國際專案獲得批准並啟動科學觀測。

中國空間站機械手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成功!

3 年前 / 0

2022年1月6日,經過約47分鐘的跨系統密切協同,中國空間站機械臂轉位貨運飛船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是大陸首次利用空間站機械臂操作大型在軌飛行器進行轉位試驗。

大陸「福清核電」6號機組並網發電,年發電能力近100億度

3 年前 / 0

1月1日22時35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首次並網成功,開始向電網送出第一度電,成為全球第三台、中國第二台華龍一號並網發電機組。據介紹,每台華龍一號機組裝機容量116.1萬千瓦,年發電能力近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

中國2021最後一次發射,成功!長征火箭全年48戰,全勝!

3 年前 / 0

12月30日零時43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九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本次任務是中國航太2021年最後一次發射,全年累計共48次宇航發射成功的成績。

西安全市總動員 確保民眾居家防疫基本生活保障

3 年前 / 0

28日晚,西安全市總動員,組織準備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為封閉管理社區提供物資保障,讓廣大市民靜下心來、足不出戶,居家防控。

中國白羽肉雞種源100%依賴進口 在全球市場中如何保護「食物主權」?

3 年前 / 0

從2004年以來,中國白羽肉雞種源100%依賴進口,既是產業發展的瓶頸,也是影響中國家種業安全的短處。近來,一則關於中國成功自主培育白羽肉雞種雞的消息在網上爆紅。不少人直到此時才瞭解到,佔據中國雞肉市場半壁江山的白羽雞養殖長期依賴國外種源,中國人的「吃雞自由」並不簡單。

當刮冰列車都開不動時,就換「高鐵打冰人」上場!

3 年前 / 0

11月時,「全能型」寒潮突襲黑龍江,凍雨、濕雪、暴風雪輪番上陣,導致給火車供電的接觸網被凍成「冰雕」。由於個別區段冰層太厚,導致刮冰車無法正常取流行進,為儘快恢復列車運行,數千名「高鐵打冰人」冒著嚴寒開展除冰作業。據說沒點節奏感幹不了這活兒。

第 38 頁,共 1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