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中國「一帶一路」透過基礎建設促進國際減貧
世界銀行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在人類通往消除貧困的道路上,中國的作用不可或缺。」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評價。
中國海陸觀測衛星——高分三號02星,從「有得用」到「用得好」
11月23日7時45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遙三十七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三號02星。高分三號02星是空間基礎設施首顆海陸監視監測業務星,可滿足海洋權益維護、海洋防災減災、國土、環保和氣象等領域應用需求,並實際運用在服務海洋國家建設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場面過於震撼!鐵路上空滿是鐵路工人,網友:向勞動者致敬!
這幾天中國大陸一段鐵路建設的震撼場面在網上爆紅,鐵路軌道地面上,密密麻麻的鐵路工人正在進行施工,而在鐵路軌道上方的一條條接觸線上,眾多鐵路工人兩腳踩線上,空中穿行作業使工人的身體腰部、腿部、胳膊都比較吃力,付出很大。
中國明年將讓5G覆蓋全大陸!專家:美國打壓抵制難以阻礙中國發展5G
中國最大電信商中國移動承諾,到2022年底5G 網路將覆蓋中國所有農村地區。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建成56萬多個5G基地台,使用第五代網路的用戶超過3.6億。有專家指出美國的壓力多少會影響中國5G發展的進程,美國的打壓舉動難以起到所想要的效果。
畫面好震撼!中國塔克拉瑪干沙漠被「圈」起來了
位於新疆民豐縣的和若鐵路建設現場,隨著全線最後一處鋼軌接頭順利完成焊接,和若鐵路全線鋼軌實現無縫連接,形成了千里一根軌。和若鐵路預計2022年6月開通運行,屆時將結束南疆不通火車的歷史,對促進南疆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神十三」航天員「出差」滿月,太空中的小日子過得如何?
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進駐中國空間站已「滿月」。1個月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太空開展了哪些新工作?太空「居家生活」有何不同?陸媒中新網介紹了中國「太空之家」新一季的生活。
復旦大學教授解讀:美方對峰會的迫切需求,展現中國地位的提升
這還是歷史上第一次,美方明確表現出了對於峰會的迫切需求,從而展現出中國整體實力的提升、地位的提升以及由此帶來的積極影響。在這三個半小時的會談之中,都在談一些非常根本性、重大、關係到人類的事情,不僅僅是兩國雙邊關係以及人類共同命運的話題。
送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長沙安葬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追思會暨靈骨安放儀式,於15日上午在長沙市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這位一生研究水稻、根植於泥土的老人,長眠在他深愛的土地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大陸清華貧困生的自白網上爆紅!這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吧
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近日在大陸網上流傳,受到廣泛關注。文章裡沒有賣慘,也沒有訴苦,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大學生活,讓人看到苦難中的韌勁。但這個故事裡令人感動的是,該名貧困生在生活稍有改善後就能想著去幫助他人,這種情懷難能可貴。
累計節能量占全球50%!中國減排貢獻有多大?讓數據來說話
根據目前各國已公佈的目標,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歐盟將用71年,美國用43年,日本用37年,而中國給自己規定的時間只有30年。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中國不光是說,更是在實實在在地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顯示,從2005年開始,中國累計節能量占全球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