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中華第一劍」 證明中國2800年前就有冶鐵技術

4 年前 / 0

這是一把國君心愛之劍,全長33釐米,是把仿生寶劍:劍柄坐地,像一枝破土而出、英姿颯爽的翠竹。這把工藝之劍將中國人工冶鐵史提前近兩個世紀,被譽為「中華第一劍」。

兩千多年前的秦陵地宮 能否挖掘考古界共識一致

4 年前 / 0

秦始皇帝陵不僅是帝王的埋葬之所,它承載著秦始皇構建宏大帝國的理念,這其中有源自諸子百家的思想之光,也映射著秦帝國的政治體制、社會結構、都邑格局、宮廷生活、軍事制度,更對推動中華文明進程有重大意義。

當傳統遇上生活品質提升 中國北方鄉村的「柴禾垛」正在消失

4 年前 / 0

過去在中國北方鄉村,為了度過溫度可達零下30度的冬季低溫,當地人會將田地裡剩下的玉米稈、高粱稈、豆秸等秸稈收集起來,在院子裡堆出小山一樣的「柴禾垛」,幾乎家家戶戶院子裡都堆有高高的「柴禾垛」。如今,隨著農村電網改造和電能替代工程的實施,北方鄉村的「柴禾垛」正逐漸消失。

傳承千年的東巴紙 承載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

4 年前 / 0

在雲南境內昆明以西的廣大地區,住著一群中國西南少數民族納西族,他們依東巴教形成稱為「東巴文化」的傳統文化。當地有一種被稱為東巴紙的手工紙,是以蕘花樹皮做成,是東巴最重要的寫經用紙,在滇西北久負盛名。納西族手工造紙技藝是大陸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技藝。

廣州的黑人問題嚴重嗎?大陸網友分享實際情況

4 年前 / 0

【犇報編按】廣州是中國非裔人口最多的城市,甚至在廣州還形成以非裔人士為主的社區,根據《新華社》2017年統計,該年約有32萬非裔人士經由廣州入境或離開中國。由於不同的風俗民情,造成非裔群體常與當地居民發生衝突,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引發部分大陸民眾排外情緒,遂有旅居廣州非裔人士在網上披露遭歧視的問題,讓廣州非裔人士爭議再次浮上檯面。台灣一直存有移民融合的問題,但對大陸境內的族群問題較不熟悉,犇報特轉載大陸網友在公眾號上分享廣州非裔人士的實際情況,供台灣民眾認識廣州的族群問題。

陸媒參考「2035年遠景目標」寫了封穿越信

4 年前 / 0

陸媒中國新聞網參考《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寫了一封來自2035年的信,描繪出根據遠景目標的未來中國社會樣貌,以更親民的方式讓民眾理解未來政策規劃。

李克強:讓1400萬人就業是今年中國優先政策

4 年前 / 0

李克強指出今年中國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大學畢業生909萬人,創歷史新高,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為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通過經濟穩定恢復成長,帶動更多就業機會,進而藉由更多就業職缺推動經濟穩定並發展。

中西民主大不同 從兩會看中國式民主特質

4 年前 / 0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中國民主並非多黨選舉制長期是西方國家攻擊的點,中國也一直提出有別於西方的民主論調。近來,有觀察人士從中國兩會的內容和議程中,觀察中國不同於西方的民主方式。

從兩會看中國如何在科技領域自立自強

4 年前 / 0

中國召開兩會後,提出面向未來的發展藍圖,其中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域中處於核心地位,關鍵則是實現高水準的科技自立自強。

中國大學首次佔據新興經濟體大學排行榜前五位

4 年前 / 0

2021年度有來自48個國家和地區的606所大學進入新興經濟體大學排行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位列前三名,其中清華大學連續三年位居榜首。台灣也有38所大學入圍榜單,其中十所進入百強。台灣大學是唯一位列前十的大學,排名第八位。

第 60 頁,共 1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