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除夕夜「三星高照」 辭舊歲「新年來到」

4 年前 / 0

農曆新的一年,寄託了人們諸多的美好願望,於是人們便給「獵戶三星」起了非常吉祥的名字,參宿一取名「福星」,參宿二取名「祿星」,參宿三得名「壽星」,寓意吉祥幸福、健康長壽和豐足富裕。

徐連高鐵正式營運 大陸高鐵東西貫通3422公里!

4 年前 / 0

徐連高鐵是大陸「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連雲港至烏魯木齊通道的最東段,也是最後通車段。徐連高鐵建成通車後,與此前已開通運營的鄭州至徐州、鄭州至西安、西安至寶雞、寶雞至蘭州、蘭州至烏魯木齊高鐵連接,形成全長3400多公里的「新歐亞大陸橋」骨幹通道。

住在離城市200公里遠的新疆深山美麗峰

4 年前 / 0

米力別克家世代以放牧為生,春夏秋驅牛馬逐水草而遷,入冬後返回美麗峰的背風坡下,借它的遮蔽熬過風雪酷寒。美麗峰很遠,距離最近的布爾津縣城有近200公里山路,藏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群山深處,

隨葬品最豐富 二里頭遺址發現高規格夏代墓葬

4 年前 / 0

新發現的墓葬位於二里頭遺址宮殿區內,規模較大,屬第一等級墓葬。蟬形玉器出土於墓葬中部,長近4釐米,玉石材質還有待進一步鑒定。目前墓葬內的隨葬品剛開始露出,其下方堆積的厚度超過已往發現的所有墓葬,極有可能是二里頭遺址迄今為止發現的隨葬品最為豐富的一座。

搬離水災區,過上好日子:黃河灘區移民生活一瞥

4 年前 / 0

奔騰不羈的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也在黃淮大地上撕裂出一道道傷口。頻繁改道,將上百萬群眾捲入灘區,他們在洪水和泥淖中掙紮了百年。為了讓灘區群眾搬出「水窩子」,過上好日子,河南從2015年開始試點黃河灘區移民遷建,結合脫貧攻堅,計畫到2020年實現對地勢低窪、險情突出的24.32萬群眾整村外遷安置。

雲南怒江:地球褶皺裡的「中國脫貧奇跡」

4 年前 / 0

聳立在中緬邊境的高黎貢山,南北綿延數百公里,與怒江和碧羅雪山共同構成了雄奇的怒江大峽穀。過去怒江多數貧困群眾居住在高山峻嶺、峽穀縫隙,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在大陸脫貧政策中,怒江州開展史上最大規模的搬遷行動,讓10萬貧困群眾搬下大山,進城入鎮集中安置,實現「一步跨千年」。

大陸發現最早「宮殿」 宮室制度提前1000年

4 年前 / 0

此前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宮室建築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宮殿」,後來山西陶寺遺址也發現類似宮室建築。專家表示,此次發現中國最早「宮殿」「河洛古國」,將中國宮室制度提前1000年左右。

「捨棄」數十億投資項目只為一江清水
【犇報專題】大河歸來: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育

4 年前 / 0

【編按】從2016年1月5日至今,大陸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已整整五年。作為黃金經濟帶的長江經濟帶,不僅是大陸總量最大、腹地最廣的經濟區,也是重要的生態寶庫。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部,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和貴州11省市,以20%左右的土地面積承載了40%以上的人口,經濟總量占全大陸的40%以上。過去環境污染的代價過大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的困局,為了實現經濟動能轉換,大陸官方將環境生態保育視為關鍵問題。過去5年來,長江經濟帶累計搬、改、關、轉化企業8000多家。隨著長江邊化工等傳統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關停,迫使沿線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解讀新通過的長江保護法
【犇報專題】大河歸來: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育

4 年前 / 0

【編按】從2016年1月5日至今,大陸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已整整五年。作為黃金經濟帶的長江經濟帶,不僅是大陸總量最大、腹地最廣的經濟區,也是重要的生態寶庫。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部,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和貴州11省市,以20%左右的土地面積承載了40%以上的人口,經濟總量占全大陸的40%以上。過去環境污染的代價過大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的困局,為了實現經濟動能轉換,大陸官方將環境生態保育視為關鍵問題。過去5年來,長江經濟帶累計搬、改、關、轉化企業8000多家。隨著長江邊化工等傳統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關停,迫使沿線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 輔導23.1萬漁民退捕轉業
【犇報專題】大河歸來:長江經濟帶的生態保育

4 年前 / 0

【編按】從2016年1月5日至今,大陸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已整整五年。作為黃金經濟帶的長江經濟帶,不僅是大陸總量最大、腹地最廣的經濟區,也是重要的生態寶庫。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部,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和貴州11省市,以20%左右的土地面積承載了40%以上的人口,經濟總量占全大陸的40%以上。過去環境污染的代價過大成為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的困局,為了實現經濟動能轉換,大陸官方將環境生態保育視為關鍵問題。過去5年來,長江經濟帶累計搬、改、關、轉化企業8000多家。隨著長江邊化工等傳統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關停,迫使沿線地區產業轉型升級。

第 62 頁,共 11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