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社運一周】 10/26-11/1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社運一周】 10/26-11/1
● 同志遊行20萬人上街 看見「差異的厝邊」
● 消防法三讀仍「打折」 消權會:遺憾,將繼續監督子法
● 藝術工作者不只過勞 五成月薪不到三萬
● 北市聯醫爆全員減薪 醫護人員快閃抗議
「中共代理人」法粗魯付委 民進黨選情到底有多慘?
民進黨政府面對如此具爭議且影響層面大的法案,卻如此粗暴急迫付委?還對外表示擔憂此會期無法完成修法。令人不禁好奇,民進黨是否當前選情告急?不然何以不惜動用國家機器打選戰?為了選舉不惜犧牲和平?
作家楊渡:《返校》體現台灣當代對歷史的無知與錯亂
潛心研究台灣史的知名文學作家楊渡,在中時電子報上發表對電影《返校》的評論,楊渡在文中感嘆說道面對這狡猾的時代,你會像看完《小丑》一樣,只會為這歷史的無知、錯亂,深感悲傷。
英貨車39人命案 比抹黑中國更重要的事
英貨車39名遇難者逝去的悲劇,是資本全球流動後,勞動者為追求資本創造的勞動條件而全球奔波的問題,短短幾日峰迴路轉的資訊轉折,更體現反中資訊操作的過程,而當焦點著重在反中時,反而讓其它壓迫困境難以在台灣社會引起關注。
【社運一周】 10/19-10/25
《兩岸犇報》與苦勞網合作,以「社運一周」的方式回顧台灣當前社運動態。
上周社運資訊有:【社運一周】 10/19-10/25
● 白色恐怖秋祭 反共幽靈未散 受難者批民進黨修國安法
● 公益董事接管永達 工會再喊校產歸公
● 住院醫師納勞基法現弊端 醫院曲解、縮福利樣樣來
● 樂生青年苦行13公里 盼政院重建「緩坡大平台」
【犇報社評】「陳同佳投案」,法治主義的坍塌是從政治體制開始
台灣民主政治窮得只剩選舉,一個香港殺人嫌犯「陳同佳投案」引發的爭議,就足以把保障民主政治順利運作的法治主義碰得鼻青臉腫,窘態畢露。政治權力的擴張若突破法治主義籠子,那麼民主政治將無可避免地走向它自身的對立面,不管這種權威是來自於個人,還是集體。
政大法學教授 批蔡政府滿口主權嘴炮
針對近日港嫌陳同佳有意來台投案一事,民進黨政府在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以及陸委會等因考量政治因素而聲明拒收下,引起台灣社會一片譁然。台灣法律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言,對政府當局的論點提出各種批判。其中政大法學院副教授廖元豪便批投書批判蔡政府。
你還活在過去,你自己知道嗎?
近日,勞動黨臉書粉絲團「怎麼辦」刊登了一則在馬場町公園舉辦的白恐秋祭活動與台灣郵電工人案圖文展的訊息。沒想到卻引來一個名為「你這麼好騙,你家裡人知道嗎?」的臉書粉絲團小編的謾罵,左一句「共匪」,又一句「滲透」,幫著大家複習台灣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惡夢。
比悲傷還要悲傷的香港陳彥霖事件
筆者認為反送中運動能改革香港社會任何問題,打著人民對抗政府的名義,卻看不到各種讓香港社會變更好的論述或討論。香港陳女事件發展至今呈現的社會現象,正譜寫著一齣香港悲劇,這齣悲劇寫出了香港人民的困境、港府的無能,以及整個香港社會的分崩離析。
昨日反ECFA,今日反交流團:都是打假球
「青年抵抗校園統戰聯盟」拒絕參加兩岸交流團的呼籲與訴求,不僅召喚過去戒嚴時代的三不政策,更破壞兩岸相互開放以來得來不易的和平交流。過去反對ECFA到現在反對兩岸交流團,其實都是同個道理,問題從來不是那些恐懼元素,而是台灣人為什麼沒有自信與中國大陸交流與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