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犇報社評】科技冷戰,制裁華為是美國至上主義作祟
美國對華為進行科技遏制並迫使西方盟友站隊,不管手段如何粗暴,對全球經濟復甦會帶來多大的傷害,都屬勢在必行。只不過,將這種冷戰思維鑲嵌在全球供應鏈時代背景下,不但說明了美國在霸權式微下戰略手段匱乏的窘境,也暴露了川普政府面對防疫不力和經濟衰退,為了轉移國內政治壓力下的病急亂投醫。
中美休戰,全球疫情才有解
嚴峻的疫情促使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都認識到責無旁貸,雙方應該休戰,攜手共抗全球疫情。3月27日,習近平應約同川普通電話。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的電話如果能夠讓雙方摒棄前嫌,攜手前行,全球疫情的危機,說不定是開啟改善中美關係的契機,果如是,則中美兩國甚幸,全球甚幸。
中國是甦醒的雄獅,還是「亞洲病夫」?
2019年12月中國爆發了新冠肺炎,中國政府用創紀錄的最短時間,甄別出病原體,並在第一時間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通報基因序列。中國公開透明的作法,獲得了相關國際組織的支持和認同。世衛組織對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效率之高表示高度讚賞。對中國將有效控制並最終戰勝疫情深信不疑。世衛組織呼籲對疫情應以科學和事實為依據作出判斷,切忌反應過度,因此,反對國際對中國採取旅行或貿易禁令。
中美科技戰:一台光刻機背後的爭奪
2018年5月,總部位於上海的陸企中芯國際向全球半導體供應商巨頭ASML(荷蘭企業)訂購了一台最新型的EUV光刻機。沒想到,這筆交易立刻被美國「盯上」,由於美國的施壓,荷蘭政府決定不再續簽這份ASML的出口許可證。在《瓦森納協議》框架下,歐美國家最先進的幾代光刻機一直對華禁售。大陸芯片起不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買不到先進設備。中國大陸要實現精造不被「卡脖子」,又要推動產業發展,一方面要突破美國對大陸7奈米EUV光刻機的封鎖。另一方面,花十年、二十年來完成高端光刻機國產化。從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外買與自造同樣重要!
美國漫長的「相對衰落」會給世界帶來什麼?
【編按】本文刊登於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的《東方學刊》第五期(2019,秋季刊),作者馬丁・雅克任職於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馬丁認為,美國霸權的持續式微,將使它不斷地退回到「孤立主義」、「單邊主義」、「種族主義」、「民粹主義」等美國建國的基石上去。這種歷史的倒退,將使美國的行事更難預測,直接威脅著各國的生存與發展。面對「相對衰落」的美國霸權,世界該何去何從?
無效的「極限施壓」、無解的「中美貿易」
近日,美方宣佈將對約5500億美元自華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把中美經貿摩擦推向白熱化。面對自身不斷出現的經濟衰退風險信號、以及來自國際社會的反對聲音,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反制,美方一些人的焦慮感愈發凸顯,以高壓手段快速壓服中國大陸的設想正在崩塌。
哪些美國企業頂風作案?美企開拓中國市場正當時
中美貿易戰開打一年多,從最初的「打不打」到後來的「打多久」,每次的提問都牽動著世界各國的敏感神經。現在人們又將關注點轉向「誰打贏」的問題,從美企對華投資不減反增,以及經濟學家預估美國將迎來一波經濟大衰退,箇中答案不言自明。
「大豆公約數」印證中美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
美國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國是中國,而中國約九成大豆需進口,也就是說美國大豆離不開中國市場,中國的國內需求也離不開美國大豆,從中美貿易的商品結構來看,類似大豆這樣的商品正是雙方之間的「公約數」。 「大豆公約數」,印證著合作是中美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中美經貿摩擦起起伏伏的過往歷程表明,中美合作的基石就是尋求彼此間的最大公約數。
川普羨慕習近平 社會制度競賽開打中
川普這星期接受電視訪問時,抱怨自己無法像習近平那樣控制央行。川普發動貿易戰導致美國經濟放緩後,原本期望聯準會能夠降息來調節,但美國聯準會不「聽」川普的話。 從中美貿易衝突開始,已有許多文章指出中美貿易戰更是一場社會制度的競賽(詳見犇報社評)。從川普受訪時的怨嘆,更體現貿易戰開打後,中國大陸在政治與經濟宏觀調控的施政狀態。
「文明衝突說」可以休矣!
「一方勝利就是另一方失敗」的零和思維早就應該摒棄,互利共贏、和合共生,才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處的正確打開方式。當前的中美關係,需要的應是更多的理解和對話,而不是衝突和對抗。所謂中美「文明衝突說」,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