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比美國大選更嚴重的國際大事:法國斬首事件後的兩個世界衝突

4 年前 / 0 comments

一位法國中學歷史老師,因為在教室列舉了一幅諷刺漫畫,遭到宗教極端分子斬首。光天化日之下,就在學校附近遇害。斬首惡性事件後,法國痛下決心,開了這個頭,其他歐洲國家,同氣連枝,幾乎沒有選擇餘地,肯定會支持法國,並效仿法國的舉動。兩支大軍,一個是中東國家,後面還有穆斯林世界;一個是歐盟,甚至是整個西方。這是文明的衝突嗎?不知道。但確實是兩個世界的鬥爭。

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打起來了?

4 年前 / 0 comments

【編按】據新華社報導指出,9月27日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進攻。連日來,衝突已造成包括平民在內的人員傷亡。納卡地區位於阿塞拜疆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解體後,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因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1994年,阿亞兩國在俄羅斯等國際調停下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兩國一直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雙方間武裝衝突時有發生。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的消息對台灣民眾相對陌生,犇報「微信公眾號搬運工」轉載知名微信公眾號「地圖帝」圖文解說的文章,介紹兩國矛盾的來龍去脈。

疫情嚴重性被低估!​世衛專家:​防止下一個「100萬」應這麼做​

4 年前 / 0 comments

世界衛生組織29日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新冠死亡病例累計已超100萬例,確診病例累計近3325萬例。過去一周內,全球新增確診病例超200萬例,新增死亡病例超3.64萬例,兩項新增中均有超一半來自世衛組織劃分的全球6個區域中的美洲區國家。世衛組織專家表示,目前統計數字仍低估了疫情的嚴重性,在新冠疫苗正式面世前,應重視用已有手段和方法拯救生命和預防傳播。

【犇報專題】中東新局,還是亂局?

4 年前 / 0 comments

近日,美國、以色列和巴林發表聯合聲明,以色列與巴林已同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巴林由此成為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後,近期同意與以色列建交的第二個阿拉伯國家。分析人士認為,巴林加入以色列的「朋友圈」有沙烏地阿拉伯因素,更離不開美國的撮合。為提振選情,川普政府近期頻頻遊說阿拉伯國家,促使其轉變對以色列態度。隨著阿拉伯國家接連同意與以色列建交,巴勒斯坦問題重要性讓位於伊朗問題這一中東格局的變化趨勢越發明顯。

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西方對華政策的失敗源於三大錯誤

4 年前 / 0 comments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20日發表題為《西方應聽從拿破侖的建議讓中國沉睡不醒》的文章,文章指出三個錯誤的設想導致西方對華政策的失敗。西方該徹底反思在中國問題上的所有基本假定了。西方政府應學會與中國領導層共處、合作,而不是希望其轉型或早日消亡。

聯合國大會通過《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宣言》

4 年前 / 0 comments

聯合國大會21日舉行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通過《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宣言》,重申對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和平、正義、性別平等等方面的承諾。宣言承諾遵守國際法,維護正義。宣言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與國際法是構建一個更加和平、繁榮和公正的世界不可或缺的基礎。宣言承諾恪守國際協議和承諾,繼續促進尊重民主和人權,加強民主治理和法治。

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秘密對話」

4 年前 / 0 comments

近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耶路撒冷表示,以色列目前正與多個阿拉伯國家就關係正常化問題展開「秘密對話」。包括美國高官在內的以美兩國代表團計畫前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三方將就鞏固以色列和阿聯酋關係正常化進行會談。大環境的變化使阿拉伯國家開始與以色列走近,但巴勒斯坦問題、民間隔閡等因素,讓這些國家對實現和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持謹慎態度,美國推動雙方關係正常化則有其自身考量。

以色列與阿聯酋 一紙和平協議激起一片紛爭

4 年前 / 0 comments

以色列與阿聯酋13日在美國斡旋下達成和平協議,同意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雙方將在未來幾周內正式簽署雙邊協議。雖然阿聯酋方面稱,該協議將讓以色列停止「吞併巴勒斯坦領土」,但巴勒斯坦方面指責該協議是「對巴勒斯坦人民的侵犯」。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總統川普促成以阿兩國和解,意在為自己競選連任提供助力。以色列未來可能以此為契機進一步緩和與其他海灣國家的關係,而巴勒斯坦顯然並不樂見這種局面。未來,巴以困局可能更加難以破解,中東局勢也將更加複雜多變。

最嚴重衰退紀錄 疫情下主要經濟體數據亮「紅燈」

4 年前 / 0 comments

「經濟創紀錄下滑」「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各國第二季度經濟數據近日陸續出爐,多數主要經濟體數據「探底」。冰冷數據的背後是大量民眾失業、收入和生活水準下滑。不少分析人士擔心,如果新冠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經濟圖表上的下行曲線恐怕仍將持續。

【犇報專題】伊核協議與中東困局

4 年前 / 0 comments

在歷史的長河裡,5年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對於渴望中東和平與地區穩定的人們來說,5年的磕磕絆絆乃至「開倒車」無疑是煎熬,早日回歸正軌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心願。伊核協議來之不易,5年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只有堅持多邊主義與政治外交解決方案,才能有效緩解緊張局勢,促進地區和平與安全。

第 5 頁,共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