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農村

她免費為2000多位老人拍照片,背後故事太動人

2 年前 / 0 comments

楊鑫是名攝影記者,4年前一次偶然的山村走訪,她發現偏遠山村裡,很多老人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除了身份證照片外,幾乎沒拍過像樣的照片。於是,楊鑫萌生了給老人免費拍照的想法。

蓋廁所原來那麼難!窺探大陸偏鄉農村的「廁所革命」

2 年前 / 0 comments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大,水資源分佈不均衡,經濟條件不同,各地區在開展「廁所革命」中各有各的難。尤其在中國農村進行「廁所革命」,還得顧及供水、排汙、防凍等系統工程;還得注重當地農民的主體性、生活習慣,從實際進行科學引導,才能獲得在地群眾的認可。絕不只是簡單建出廁所就行。

撐起世界工廠的農民工 正迎來世代變化的城鄉進退挑戰

3 年前 / 0 comments

2020年新生代農民工占比達到50.1%,從事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的新生代農民工占比大幅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的稱呼引起了廣泛熱議。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作出了什麼樣的貢獻?在新時期,農民工又能給鄉村帶來怎麼樣的發展契機?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人們會永遠記得他的夢

3 年前 / 0 comments

【犇報編按】中國大陸「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於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一生致力雜交水稻研究,促進水稻產量提升,其雜交水稻技術更推廣非洲各國,解決非洲的糧食問題。袁隆平可愛又親民的活潑形象,讓他獲得大陸民眾的愛戴,更成為年輕人口中的「梗王」,不時在網路上掀起話題。相較下,台灣對袁隆平的介紹與資訊較為不足,犇報特轉載介紹袁隆平的文章,供台灣讀者認識這位提高世界糧食生產量的偉大人物。

日本導演十年後重回舊地 見證大涼山脫貧的變化

3 年前 / 0 comments

定居中國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十年前因日本NHK的節目拍攝,曾經到訪中國最貧窮落後的川西秘境大涼山,十年後竹內亮從南京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重回大涼山,見證大涼山歷經大陸脫貧攻堅政策的轉變。竹內亮現年42歲,是位資深紀錄片導演,因愛上一位中國女孩,在8年前從日本遷居中國,如今是位「中文10級」的南京女婿。他曾在2020年3月拍攝生活紀錄片《南京抗疫現場》,讓無數外國人看到中國抗疫的真實紀錄,並於2020年7月推出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向全世界證明武漢從新冠疫情中恢復安全。

和命運對抗!一篇在大陸網上爆紅的博論謝誌

3 年前 / 0 comments

近日,大陸一篇博士論文的謝誌在網上爆紅,引起網友熱烈討論。這篇博論的作者名為黃國平,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畢業,他在謝誌中回顧自己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對抗的故事,最後還寫道「希望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勵志的書寫,甚至讓新華社記者跑去他的老家採訪。

大陸推「農林22條措施」 鼓勵台灣人赴陸參與鄉村振興

3 年前 / 0 comments

「農林22條措施」由大陸國台辦、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十一個部門17日聯合推出。「農林22條措施」與「31條措施」「26條措施」一脈相承,為台胞台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度發展及鄉村振興提供同等待遇,讓在大陸的台灣民眾也能參與進大陸發展的機會,參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程。

當傳統遇上生活品質提升 中國北方鄉村的「柴禾垛」正在消失

3 年前 / 0 comments

過去在中國北方鄉村,為了度過溫度可達零下30度的冬季低溫,當地人會將田地裡剩下的玉米稈、高粱稈、豆秸等秸稈收集起來,在院子裡堆出小山一樣的「柴禾垛」,幾乎家家戶戶院子裡都堆有高高的「柴禾垛」。如今,隨著農村電網改造和電能替代工程的實施,北方鄉村的「柴禾垛」正逐漸消失。

11年前那位感動中國的「春運母親」,找到了!

3 年前 / 0 comments

這張名為《孩子,媽媽帶你回家》的照片被新華社攝影部的編輯含淚編發,被數百家網站和報紙選用。2011年,該照片獲得年度中國新聞攝影金獎和第21屆中國新聞獎。11年來,眾多的詢問和反饋,讓記者開始後悔當年「沒有留下那位母親的聯繫方式」,也讓周科開始了一場漫長的尋找。

【犇報專題】大陸小康建設調查追蹤

4 年前 / 0 comments

【犇報專題】大陸小康建設調查追蹤
 ‧ 珠峰腳下宗措村:向陽而生的新過法
 ‧ 「土改第一村」的小康路
 ‧ 淮安漣水縣:「金扁擔」挑起村民「幸福擔」

第 2 頁,共 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