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犯
解嚴35週年 政治受難人白恐紀念碑前籲兩岸和解、反對重返戒嚴
7月15日解嚴35周年紀念日上午10點半,戒嚴時期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連同家屬及多個社團代表,齊聚凱達格蘭大道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前,呼籲民進黨當局正視台灣民眾期待兩岸和平的民意,停止歧視分化的敵對政策。
龍種與跳蚤:聞《血沃寶島》出版有感而做七言詩
《血沃寶島──中共台灣革命英烈》一書收錄了31位20世紀中葉在台灣投身隱蔽戰線,因遭國民黨破獲,終至被刑殺犧牲的先烈血史。引起我感慨的是「鮮為人知」這四個字,1950年代在台灣發生的白色恐怖,因著當時兩岸隔斷的形勢,在大陸鮮為人知是自然且當然的,該報導的記者所不知的是,這一頁革命血史,在台灣也是知者寥寥,甚且飽受扭曲。
張智琦|《激進1949:白色恐怖郵電案紀實》
距今七十多年前,1949年3月的台北街頭,曾有一群郵局和電信局工人為了爭取和外省籍員工「同工同酬」的待遇。然而,這群台灣戰後工人運動的先鋒,在白色恐怖年代的風聲鶴唳中,無一倖免成了威權統治下的政治犯。這個案件,就是1950年爆發的「台灣省工委郵電總支部案」。
國台辦哀悼白色恐怖受難人吳澍培:畢生致力祖國統一、民族復興
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28日應詢表示,吳澍培是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他矢志不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堅決反對「台獨」,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積極追求社會進步和公平正義,畢生致力於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
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四):吳澍培自述
在此和平發展與反霸的世界局勢中,以及兩岸在和平發展中走上和平統一的時刻,台灣的統左團體由於力量薄弱,無法有所作為,只能經常性的舉行「和平發展論壇」、成立「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借以促進兩岸早日和平統一,共同建設富強的新中國,更希望能通過反帝國主義的霸權,進入和平互助合作的國際,以早日實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平理想世界。
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三):吳澍培自述
我的婚姻是在父母親的催促下,由媒人介紹成婚的。我的太太叫洪美容。結婚後,她吃了不少苦。由於我的職業不安定的時間很多,她除了要以微薄的收入維持家計外,還得從事家庭代工以及沿街的叫賣等工作來維持家計。更因我經常不在家,她還得應付警察騷擾等厭煩的事情。她始終堅強地相信她丈夫是好人,她丈夫交往的朋友(大部分是出獄的老友)都是好人。
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二):吳澍培自述
出獄回家時,全家只有我大哥開了一家小西藥房維持一家的生計,我想去找尋一份工作來維持生活,卻因為政治犯的背景,始終不能如願。在白色恐怖的時代,刑滿出獄的政治犯除了至親家人之外,所有親戚朋友都躲得遠遠的不敢理我,只得成為家裡的無業生活依賴者,加上情治單位及管區警察時常來訪問監視,給家人帶來了許多負擔與麻煩。
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一):吳澍培自述
台灣五零年代白色恐怖政治犯吳澍培,於2022年4月24日中午過世,享耆壽90歲。吳澍培曾於兩岸犇報紙本132期~135期,連載自述自傳〈動盪的年代 坎坷的人生〉,犇報將於近日重新分享,向吳澍培以表敬意!也藉此向讀者介紹在台灣社會難以被理解的白色恐怖政治犯的生命故事與其理念。
白色恐怖春祭六張犁追思犧牲者 仍有近700多具遺骨去向下落不明
3月29日上午,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與遺族家屬,以及關心白色恐怖歷史正義的民眾,齊聚六張犁政治受難者墓區舉辦春祭掃墓,向五O年代台灣白色恐怖犧牲受難人敬弔追思。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工作人員張曉霖提到,仍有500~700多位犧牲者的遺骨去向下落不明,至今仍在尋找。未能找到犧牲同志的遺體去向,是許多白色恐怖政治受難人心中的遺憾。
台灣轉型正義的未竟之處:白色恐怖政治犯的《紅色青春》
時至今日,白色恐怖案件的補償已在2014年告終,2018年成立的促轉會,則透過「撤銷有罪判決」的方式,為包括中共地下黨員在內的數千名白恐受難者平反。當官方積極回復受難者名譽的同時,是否也正視這些受難者的思想脈絡了呢?即使已經民主化了,還是存在著將不同主張和思想的人們定義為「匪」的污名眼光,那麼「我們的思想真的自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