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禁書的年代》2:陳映真和《將軍族》

4 年前 / 0 comments

查禁的原因,本身就是禁忌,這就是「禁忌年代」的特徵。「權威」要變成「威權」,就是不容許你問他原因。最後逼得你得猜測他的心思,揣摩他的心思,甚至暗暗討論他的心思,如此才能讓你想得太多,猜疑太多,滿地陰影,最後什麼都不敢做。

《禁書的年代》1:買下第一本禁書

4 年前 / 0 comments

【編按】知名作家楊渡因聽聞禁書年代可能重來,為讓更多人回憶台灣過去那段禁書的歲月,與偷讀禁書的快樂,分享自己過去寫的〈禁書年代〉一文。因文長,分成十一天刊載於作者社群平台,犇報經作者同意轉載分享。

不為人知的曲折:南京大屠殺伸張正義之艱難

4 年前 / 0 comments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城,對中國戰俘和居民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餘萬無辜的中國人死於日軍的屠刀之下。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認定南京大屠殺的罪惡事實和懲治有關罪犯方面卻歷經曲折,至今餘波不斷。

我親身經歷的白色恐怖「鹿窟案」

4 年前 / 0 comments

我是王文山。今天,在這個昔日的馬場町刑場,代表1950年代白色恐怖倖存的受難人在一年一度的秋祭場合上發言。寫這篇文稿的同時許多複雜的心情又再度泛起。現在民進黨當局不斷加深兩岸敵對、鼓譟民粹的氛圍,使包括我在內的老政治犯們尤其憂心。在海峽的對抗局面下,台灣當局在當年實施了戒嚴,出賣民族主體性與大眾的福祉以仰賴美日帝國主義,偏安了反動的在台政權,肅清了島內多數的進步力量,在社會上製造「反共」高壓氛圍,今昔映照一點都不感到陌生。

謹惕台獨挑起兩岸戰禍 2020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秋祭

4 年前 / 0 comments

我們相信,絕大部分勤勤懇懇為生活而努力工作的台灣一般民眾,都是愛好和平,不希望兩岸兵戎相見。我們誠摯的呼籲那些希望兩岸和平,不願兩岸戰爭的台灣民眾,站到兩岸和平發展與兩岸和平統一的陣營中,共同反對美國主導的新冷戰,向引起兩岸戰禍的「台獨」主張說「不」。

孫中山去世,舉國悲慟,為何不是國葬?

4 年前 / 0 comments

1866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的誕辰。當時清末朝廷的腐敗,注定了當時的動亂。縱然不是列強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近代中國,儼然也會面臨一場動蕩和更迭。孫中山的一生,都在為革命事業而奮鬥。可以說,孫中山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革命和天下。孫中山的貢獻,在當時享譽全中國、甚至名揚國際,至今仍被世人所銘記。可為何孫中山當年過世時,舉國悲慟下,舉行的卻不是國葬呢?

台灣各界遊行紀念光復75周年 籲重視紀念盼兩岸和平

4 年前 / 0 comments

台灣社會各界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活動,在25日光復節上午於台北中山堂的抗日戰爭勝利暨台灣光復紀念碑前正式舉行。呼籲民進黨政府恢復光復節放假、舉辦隆重紀念儀式,並籌建抗日紀念館,希望台灣社會正視台灣光復歷史意義,期許兩岸重啟政治對話,促進兩岸和平穩定。

挖掘被掩蓋的台灣人故事 陸媒獨家專訪台灣報導文學作家藍博洲

4 年前 / 0 comments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當然要寫台灣人自己的故事。我針對的是那段被埋沒的、被污染的歷史,我們要直面那段被湮滅卻攸關台灣未來的歷史。歷史不能任其失落,我們要去拾回,並且把被掩蓋的那部分挖掘出來,把被扭曲顛倒的真相導正過來。藍博洲定義自己是「自由撰稿人」,做的是台灣民眾史研究。準確地說,他關注的,是台灣近代史中最諱莫如深、最被刻意遺忘的那段——上世紀50年代的台灣歷史。在他筆下,有台灣青年的理想與信仰,也有那代人的家國苦難。

陳映真的真,是什麼真

4 年前 / 0 comments

「一個人在一個島上,也是可以胸懷世界的。」陳映真的胸懷不僅僅只有地理空間上的台灣,還有綿延的歷史長河中的中國,以及廣闊的被殖民被帝國主義壓迫的第三世界。

還原光復後台灣工人運動第一朵浪花 《激進1949》圖文展在高雄勞博館開幕

4 年前 / 0 comments

「激進1949:戰後台灣郵電工潮與他們的刊物『野草』」圖文展,於9月5日下午,在高雄的勞工博物館舉辦盛大的開幕式。「郵電工潮圖文展」從2019年3月份在台北開展算起,已分別在新竹、台中等地舉辦。今年「郵電工潮圖文展」移師高雄勞工博物館,原訂配合「五一國際勞動節」開展,但受到疫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延至9月才正式展出,展期一年至2021年9月4日。

第 11 頁,共 1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