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推全球藥價最惠國政策 同時迎來生技領域的「DeepSeek時刻」
川普5月12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重啟處方藥價格「最惠國政策」,同時迎來中國在生物技術領域的「DeepSeek時刻」。在照顧底層選民便宜用藥的權益,與維持美國生技領先地位之間,遭遇了難以調和的重大矛盾。

「從今天開始,美國將不再補貼外國的醫療保健,我們不再忍受大型製藥公司牟取暴利跟哄抬價格。」
美國總統川普5月12日簽署行政命令,宣布重啟處方藥價格「最惠國政策」(Most Favored Nation),要求美國製藥公司在30天內調降處方藥品價格,與其他發達國家同步,預計降價30%至80%。川普表示這項政策能降低美國民眾的醫療成本,減少美國政府數兆美元的醫療保險支出,強調這是美國多年來首次在藥價獲得公平待遇。
美國是全球藥品創新與研發的重鎮,在缺乏藥價管制與集中議價等制度下,美國藥廠長期以來得以在市場自由定價,加上美國消費力強,製藥公司通常會先在美國市場以高價回收研發成本,再以較低價格向有價格管制的國家銷售,形成市場區隔。然而,這也導致美國民眾承擔極高的處方藥支出,遠高於其他已開發國家,間接成為全球藥價的補貼者,而美國藥商從中賺取暴利。。

川普提出最惠國定價政策,意圖打破市場區隔,美國藥廠為補償美國市場的損失,勢必提高海外藥價價格,將引發全球藥價上漲。川普曾在2020年提出此政策,最後因藥廠反對和法律挑戰受阻。如今政策重啟,可能改變全球藥價格局。台灣藥品進口以美國、歐洲為主,若美國藥價下降,進口成本可能降低,對醫療支出有正面影響,但因既有價格管制,影響幅度有限。
台灣醫療體系仰賴全民健保,藥價由健保署嚴格控管,長期仰賴國際比價機制壓低藥價,平均僅為國際中位數價格的53.6%,再透過砍價取量的策略控管醫療支出。若美國藥廠提高提高海外藥價價格彌補損失,將引發全球藥價上漲,英國、法國、瑞士等西方國家長期享有低價藥品的國家將被迫讓利,在國際比價基數升高下,將進一步衝擊台灣這類市場規模小、藥價低的市場。

美國正迎來生技領域的「DeepSeek時刻」
眾所皆知,只要被中國大陸掌握先進技術,任何商品都能成為便宜實惠的「白菜價」。而美國生技產業,對內遭逢川普降低藥價的變法革新,對外正遭遇中國在生技領域的趕超。美媒《華爾街日報》於4月7日的播客(Podcast)節目中指出,中國生物技術領域發展迅猛,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等特點,與AI人工智能領域的情況相似,中國生物技術領域也正迎來「DeepSeek時刻」。
節目中表示,中國相關企業正在研發的重點藥物包括癌症和肥胖症治療藥物等。這些藥物並不一定比美國同類企業的研發成果更具創新,但勝在高效率和低成本,這與人工智能領域的中國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的發展情況相似。該節目援引生物醫藥研究機構DealForma的數據,指出2020年,在價值5000萬美元或以上的醫藥行業交易中,涉及中國的比例還不到5%;而這個比例在2024年已經上升到近30%。節目預測,十年後美國市場上的許多藥物可能都會來自中國實驗室。
節目中並指出,中國能在生物技術領域突飛猛進,有賴於中國政府重視和大力支持生物醫藥行業發展。中國現在擁有越來越多頂尖科學家、非常多訓練有素的化學等行業從業人員,以及相對較低的研發成本,在臨床試驗、藥物上市等方面的審批效率都更高,使得中國企業能夠更快地開展臨床試驗,所費成本也更低。

美國早已通過各種手段阻礙中國生技發展
據《華爾街日報》4月8日報導,美國新興生物技術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mmission on Emerging Biotechnology,NSCEB)向美國國會提交一份長達215頁的報告,指出中國正在迅速崛起成為生物技術領域的主導者,美國已經危險地落後於中國,如果美國在未來三年內不採取行動,將面臨永遠落後的風險。呼籲美國國會在未來五年投入至少150億美元支持生物技術研究,並採取其他措施支持美國的製造業,同時禁止美國企業與中國生物技術供應商合作。然而美國針對中國生物醫藥企業,早已先後頒布多項制裁措施。

2022年3月,美參議院通過一項「競爭法案」,呼籲美國、歐盟和歐洲國家,將醫療和製藥領域的供應鏈從對中國依賴分散到多個國家,以保護美國在醫療和製藥領域的供應鏈。2022年9月,拜登簽署一則《關於推進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創新以實現可持續、安全、有保障的美國生物經濟》的行政命令,減少美國在生物技術領域對中國的依賴,尤其是在製藥領域。2024年9月,美國眾議院高票通過《生物安全法案》,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在美國開展業務。但該法案從未在參議院獲得通過。
川普在照顧底層選民便宜用藥的權益,與維持美國生技領先地位之間,遭遇了難以調和的重大矛盾。眼前川普推動降低藥價,藥商反彈強烈,警告研發動力受挫,可能減少新藥開發,長期或導致美國生技領先地位動搖。同時間,中美之間的博弈正全面擴大至生物技術領域,行業專家認為藥商對華投資意願未減,中國生技領域的快速發展受到國際大型醫藥公司的歡迎,相信美方未來仍會通過各種手段阻礙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進步。
◎兩岸犇報綜合新華社、環球時報、華爾街日報、觀察者網
◎編輯|陳迅
【您可能有興趣】
‧ 中美日內瓦會談發布聯合聲明 關稅戰降溫但去美元化已箭在弦上
‧ DeepSeek突破科技封鎖 美國AI領先中國只剩3至6個月
‧ 歐美從科技強國落入築牆自保的沒落境地
‧ 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科技快速崛起令美國擔憂
‧ 美智庫專家:忘掉晶片吧—中國是衝著船隻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