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 > 科技 IN TOUCH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執行

4 年前 / 0

7月17日,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畫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

【犇報專題】北斗衛星全球組網意味著什麼?

4 年前 / 0

6月底,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完成,這一由大陸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據統計,2019年大陸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3450億元人民幣。隨著北斗衛星的全球組網,「北斗」將如何推動生產方式變革和商業模式創新?又會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

北斗系統最後一顆衛星上天!圖解「中國天團」如何鎖定全球

4 年前 / 0

2020年6月23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作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中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它的成功發射意味著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可向全世界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完成,一個新的時代來了。

中國水下機器人「海鬥一號」萬公尺深潛歸來

4 年前 / 0

中國首台作業型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海鬥一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完成首次萬公尺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後載譽歸來,這意味中國無人潛水器技術終於踏入可覆蓋全海深探測與作業的時代。34年來,中國科學家通過不懈追求把夢想變成現實,讓中國水下機器人「遊」得更深更遠。

解碼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四大「黑科技」

4 年前 / 0

5月5日晚,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是中國首個採用一級半構型的新一代大型液體運載火箭,專門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為了當好運送空間站艙段的「專屬列車」,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克服了多項技術和創新,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全球最高5G基地台 中國將5G信號覆蓋到珠穆朗瑪峰峰頂

4 年前 / 0

4月30日下午,中國移動在珠穆朗瑪峰海拔6500公尺前進營地架設的5G基地台正式開始使用,這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地台。加上此前已在海拔5300公尺、5800公尺建成的基地台,珠峰北坡登山路線及峰頂皆已覆蓋5G信號。2019年5月18日,面對日本媒體和學者,在被問及在珠峰建設基地台時,任正非曾說:「珠穆朗瑪峰無論南坡還是北坡,基站基本都是我們安裝的。珠穆朗瑪峰上沒有幾個人,能賺什麼錢?但可能有了網路就能挽救登山者的生命。」

中國大陸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成功完成達速測試

5 年前 / 0

28日凌晨,中國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車在長沙磁浮快線跑出了160公里的時速,完成了最高設計速度的達速測試。這意味著中國自主磁浮技術在中速領域取得重大成功。

你敢坐嗎?在上海可以叫到無人駕駛的計程車了

5 年前 / 0

AutoX無人車的自動駕駛系統已經在全世界12個城市進行過壓力測試,包括中國的深圳、上海、廣州、武漢以及美國的矽谷、拉斯維加斯等城市,在過去3年半的測試中,一直保持零事故的記錄。4月27日,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地圖聯合自動駕駛公司AutoX共同啟動了無人車 RoboTaxi 專案,即未來可以通過高德地圖打車呼叫 AutoX 無人車。鈦媒體App獲悉,該項目將率先在上海上線。也就是說,上海可以「打無人車」了。

中國進入太空50年:「東方紅一號」的無形力量

5 年前 / 0

4月24日是「中國航太日」,今年的這一天意義更加特殊。50年前的今天,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也由此邁出了探索浩瀚太空的第一步。為了幫助年輕人瞭解當初實施這項任務的難度,潘厚任打了個比方:如果把放衛星比作吃饅頭,那麼,當時的科研人員要從開墾荒地做起,然後才能種麥子、磨麵粉、蒸饅頭。

新冠肺炎:抗愛滋藥物利托那韋臨床療效不顯著

5 年前 / 0

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開始,抗艾滋病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商品名:克力芝),就被視為「救命藥」之一。據大陸科學網3月19日報導,大陸中日友好醫院教授曹彬等人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在線發表克力芝治療重症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在重症新冠肺炎成人住院患者中,與常規治療相比,未觀察到洛匹那韋/利托那韋治療有益。洛匹那韋/利托那韋臨床試驗於1月18日至2月3日(最後一例患者的入組日期)在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展開。

第 16 頁,共 2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