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賈連翔:清華簡最新研究結果公佈,蚩尤竟然是黃帝之子!

3 年前 / 0 comments

其中關於「蚩尤」身份的記載,完全更新了我們的認知,其文曰:「黃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為五兵。」蚩尤是黃帝之子,雖讓人始料未及,然傳世文獻已有所提示,《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載田千秋對漢武帝上書曰:「子弄父兵,罪當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黃帝涉江。」可見這一說法在漢代仍有流傳。

金面具、神壇、玉琮、絲綢……三星堆考古又新發現500多件文物

3 年前 / 0 comments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9日公佈了5月以來的最新發掘成果,考古學家們又新發現了5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銅「神壇」、神樹紋玉琮等「國寶」。最新出土的文物再一次證明瞭中國古人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是遠超現代人想像的。

2000多年前的小熊造型「高壓鍋」

4 年前 / 0 comments

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有「天下第一崖墓」之稱。滿城漢墓出土大量與飲食、烹飪有關器物,其中就包括一件構思巧妙的熊足銅鼎,被稱為「古代的高壓鍋」。

為什麼三星堆的考古發掘總能引起轟動?

4 年前 / 0 comments

三星堆遺址的重要之處,不僅在於出土數以千計的重要文物,展現三千年前古蜀文明的輝煌,更在於它告訴後人古蜀人如何廣泛吸收來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因素,將其孕於自身,進行改造和創新,從而創造出這樣一個令後世瞠目驚嘆的輝煌文明。

「中華第一劍」 證明中國2800年前就有冶鐵技術

4 年前 / 0 comments

這是一把國君心愛之劍,全長33釐米,是把仿生寶劍:劍柄坐地,像一枝破土而出、英姿颯爽的翠竹。這把工藝之劍將中國人工冶鐵史提前近兩個世紀,被譽為「中華第一劍」。

兩千多年前的秦陵地宮 能否挖掘考古界共識一致

4 年前 / 0 comments

秦始皇帝陵不僅是帝王的埋葬之所,它承載著秦始皇構建宏大帝國的理念,這其中有源自諸子百家的思想之光,也映射著秦帝國的政治體制、社會結構、都邑格局、宮廷生活、軍事制度,更對推動中華文明進程有重大意義。

「四阿哥」下田趕牛耕地!耕織圖冊體現雍正重農理念

4 年前 / 0 comments

耕織圖出現於南宋,描繪勞動者耕作與蠶織的場景,具有十分直觀的普及農業生產知識、推廣耕作技術、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作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觀覽到此圖,感慨萬端,遂命宮廷畫家重新繪製,並予以刊行推廣。

隨葬品最豐富 二里頭遺址發現高規格夏代墓葬

4 年前 / 0 comments

新發現的墓葬位於二里頭遺址宮殿區內,規模較大,屬第一等級墓葬。蟬形玉器出土於墓葬中部,長近4釐米,玉石材質還有待進一步鑒定。目前墓葬內的隨葬品剛開始露出,其下方堆積的厚度超過已往發現的所有墓葬,極有可能是二里頭遺址迄今為止發現的隨葬品最為豐富的一座。

大陸發現最早「宮殿」 宮室制度提前1000年

4 年前 / 0 comments

此前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宮室建築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宮殿」,後來山西陶寺遺址也發現類似宮室建築。專家表示,此次發現中國最早「宮殿」「河洛古國」,將中國宮室制度提前1000年左右。

新疆卓爾庫特古城確認為漢晉時期一處高等城址遺跡

4 年前 / 0 comments

卓爾庫特古城樣本測年結果顯示該古城始建於戰國晚期,沿用至魏晉時期廢棄,主體使用年代為兩漢時期。與此同時,考古專家根據古城整體規模、高台城址的建築體量、建築用材以及出土器物,確認卓爾庫特古城應為漢晉時期塔里木盆地北沿一處最高等級的中心城址。

第 6 頁,共 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