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儲漁|讀詩與哲學的生活札記

1 周前 / 0 comments

本文作者日前與早年「人間」老友聚宴飲酌,本文是聚會後的感慨,也是與同道同志同心之歡感到的溫暖。於是,一篇文字產生了,是生活札記,是讀詩,也是哲學。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哲學。

一年兩次:跟母親去綠島探望父親的十年歲月

3 周前 / 0 comments

作者陳志平在文中回顧小時候每年寒暑假跟母親去綠島探望父親的回憶,每年兩次千里迢迢、所費不貲的探望,真的是「一刻值千金」,讓人見證白色恐怖對一個家庭造成的影響,從中流露出的堅強與韌性令人動容。

邱士杰|見證1949的《光明報》

3 周前 / 0 comments

2023年8月,台灣官方公布收錄在全宗「內政部警政署」的《光明報》相關檔案,讓這份重要史料重見天日。廈門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邱士杰第一時間整理並簡介這批重現人間的珍貴史料,本文原載於《觀察》雜誌,兩岸犇報經《觀察》雜誌與作者授權,轉載全文以饗讀者。

我的社會觀察與實踐:用漫畫向佩洛西竄訪發出吶喊

4 月前 / 0 comments

本文作者身為政治受難人後代,從小耳濡目染長輩反帝愛國的左翼思想,深受他們用生命堅持理想所感召,學習將小我與大我連結在一起。作者從用繪畫長才抗議佩洛西竄訪台灣的經驗中,深刻意識到自己的歷史位置,與啟發藝術如何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提供台灣社會在主流敘事裡難以被看見的生命故事。

巴西學者:中巴合作去美元化,共同改寫拉美和全球南方的歷史

5 月前 / 0 comments

巴西和中國將在重新鞏固全球南方國家的利益的路子上邁出一大步。這是一個充滿著歷史願景的任務。社會主義在世界範圍內的鞏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協議的放大效應。在社會主義的中心中國,產生了巨大的金融、貨幣、投資和貿易流動,這對於該體系外圍的國家民族解放事業是至關重要的。

楊渡|比《悲情城市》更悲情的…

6 月前 / 0 comments

我們彷彿都變成了林文清,不容許有任何瘖啞和異議,都被逼迫表態說「我是台灣人」。如果不這樣,那些意識形態網軍就圍上來,棒棍交加。三十三年了,這樣的台灣,這樣的情境,讓人感到一種比《悲情城市》更深的悲情。

非洲迦納社會主義運動者:「我們收入的120%都用來還債,還談什麼發展?」

6 月前 / 0 comments

迦納資深媒體人、社會主義運動組織總書記普拉特先生接受陸媒《觀察者網》專訪,指出他們政府每年收入的120%都用來償還外債及利息。任何國家、任何民族,都不可能在入不敷出的條件下發展,這根本不可持續。西方資本主義透過剝削非洲發展本國,非洲不可能走西方現代化道路。

台灣左翼的逃避與「四化」運動|台灣主流意識形態下的左翼歷史敘述(下)

6 月前 / 0 comments

我的下篇,與上篇和中篇不同。上篇和中篇,主要是立足於台灣一般知識界的左翼歷史敘述,來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而下篇,我是想從台灣左翼(或者泛左翼)的內部,挑選具有代表性症候的作品,分析台省左翼內部視野下的左翼史敘述。

白色恐怖棄葬區發現30周年 受難者追思呼籲:兩岸攜手共促民族復興

6 月前 / 0 comments

14日上午「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在六張犁烈士墓區舉辦春祭掃墓活動,來自台灣全省各地的政治受難人與烈士遺族家屬以及關心白色恐怖真相的民眾參與追思儀式,今年是六張犁棄葬區歷史現場發現30周年,六張犁不只是一個歷史現場,更是白恐受難人政治平反運動的起點。

「偽溫情」與「真遺忘」|台灣主流意識形態下的左翼歷史敘述(中)

6 月前 / 0 comments

這些人往往將80年代初葉以來統左派前輩關於歷史的記錄和書寫一筆抹殺,故意視而不見。他們往往自我感動地以為自己在發掘歷史,甚至常常表白,說這段歷史在他們筆下才重見天日的。這種對歷史的有選擇性地記憶,往往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第 1 頁,共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