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潮流
以正義為名的邪惡:種族滅絕與戰爭宣傳
無辜百姓在戰火下的犧牲,自然是令人痛心。然而,拜登以「種族滅絕」指稱俄烏戰爭的內涵,是否言過其實?在帝國主義的發展之中,歐美強權在世界殖民地的擴張中,對於當地民族的侵略、屠戮,才是真正的「種族滅絕」,尤其美國在西部拓荒的階段,對於印地安人的傷害;以及近年在中亞、中東所發起的戰爭行為,更是血淚斑斑,罄竹難書。
從地緣戰略看俄烏衝突:給和平一個機會
至今,俄烏戰爭已持續卅餘日。一般論述聚焦於俄烏之間歷史民族的糾葛,左翼陣營則側重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認為這此戰爭的目的實則為了資源的掠奪。美國左翼雜誌《每月評論》近期則以「烏克蘭:地緣政治的樞紐」為專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了這次的俄烏戰爭。我們翻譯這篇報告,除了提供另一面的戰爭思考之外,也與原作者同理同心,希望「給和平一個機會」,戰爭得以早日結束。
對中國的新冷戰(下):中國的第三次革命和美國領導的全球反革命
台灣在歷史與政治的關係上,恰好介在美、俄、中三邊,相互在國際外交間,「爭取盟友」、「聯合制敵」這樣的角力之間,譯者翻譯本篇文章,希望面對所謂「自由民主價值鞏固」一說的主流宣傳,提供另外一面的角度,來自資本主義傳統國度的,美國左翼視野,或許可以給予我們不同的視角。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刊出,本文為下篇。
對中國的新冷戰(上):以美國等列強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台灣在歷史與政治的關係上,恰好介在美、俄、中三邊,相互在國際外交間,「爭取盟友」、「聯合制敵」這樣的角力之間,譯者翻譯本篇文章,希望面對所謂「自由民主價值鞏固」一說的主流宣傳,提供另外一面的角度,來自資本主義傳統國度的,美國左翼視野,或許可以給予我們不同的視角。因篇幅關係分為上下篇刊出,本文為上篇。
美國謀財害命的帝國惡行──評拜登強佔阿富汗70億美元財產
這是美帝國自20年前,以無人機擊殺婚禮慶典的百姓,將平民囚禁在美軍事監獄,施加嚴刑拷打之後的又一次重擊。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關注阿富汗。但阿富汗的狀況,每個地方也都會遇上。
扭轉乾坤的重要談話—記鄧小平1992年南巡三十周年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時年已88歲的鄧小平展開了第三次南巡,並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發表一系列談話,史稱「南方談話」。30年後的今天再去看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發現他所討論的多數問題和觀點,對於當下中國乃至世界,依然具有啟發意義。
盧荻:抗疫政治的輕與重
中國其實亦並沒有「清零拜物教」,至少在正式宣示上,也就是對全國人民和全世界的承諾上,中國所堅持的是生命至上原則,所實施的政策是盡量建立在科學判斷之上。至於西方世界,在這個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主導的年代,它們以「自由地選擇」(free to choose)來正當化抗疫失敗、放棄抗疫,究實卻是「自由地喪失」(free to lose),至少疫情迄今如是。
加拿大埃及裔青年:我對當前中國和世界的看法
本文為全球最大問答網站Quora上一則熱點話題「你如何認識中國」的回答,作者就中國、中美關係、世界局勢和人類命運等問題,表達自己的觀察、思考和所感,反映一位生活在西方世界的非西方人對中國的觀察與思考,以及對美國霸權的批判。該篇文章被翻譯成中文後,在華人世界廣為流傳,犇報特轉載分享,供讀者參考。
浪漫的革命家 - 孫中山|犇報看影音
孫中山是何許人也?在台灣,稱孫中山為國父;在大陸,他被視為革命先行者;在西方人眼中,孫中山則是20世紀中國的代表人物;當然在滿清政府的眼中,他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賊寇。
21世紀的今天,雖然後人對孫中山的一生,漸趨模糊,不過他所完成的革命事業:民國的創建,和他所遺留下來的孫文思想:《三民主義》,卻依舊深深影響著往後數代至今的中國人。
宋魯鄭:隨時可能從「棋子」變「棄子」,台灣如何選?
回顧歷史上台美關係經歷五個階段的發展,可得出兩個結論:美國並沒有所謂的對台政策或者戰略,它不過是美國對華政策或者戰略的組成部分。二是美國以自身利益為核心調整對台政策,既可以完全拋棄,也可以全力支持,就如同對待它一手扶持的阿富汗政府一樣。台灣隨時都可能從「棋子」變成「棄子」,或從「棄子」到「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