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

中美在拉丁美洲的博弈:「美洲增長倡議」與「一帶一路」倡議|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comments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拉丁美洲要求獨立自主的呼聲日益高漲,且面臨著與美國和中國關係的戰略平衡挑戰,但這並不是相互排斥的選擇。對拉丁美洲而言,中美是可以有效兼容,同時並存,並從各自的長處和優點為人類福祉作出貢獻的。本文為【門羅主義200年系列】的最後一篇。

回首太陽花運動十年 「親美反中」讓台灣失去對未來的想像|犇報快評

1 年前 / 0 comments

十年前的太陽花運動,以「反自由貿易」、「反黑箱」,啟蒙一個世代的青年關心政治。然而,當歷史洪流無情地沖刷掉這場運動的「理想」與「進步」,揭露這場運動的本質就是「親美反中」。十年後的台灣社會,迫切需要反思當年這場運動。

屢唱屢敗的「中國經濟崩潰論」沉渣再度泛起|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comments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在本文指出,唱衰中國的「經濟崩潰論」對美西方的政客、智庫、媒體而言,是政治正確的「認知戰」,與經濟無涉,所以儘管他們的調子失準,他們仍然樂此不疲。

中美關係止跌回穩迎來新起點—從沙利文的年初演講說起|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comments

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他在1月30日於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就「中美關係前景」的演講,可看作是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的後續行動。

「中國爭霸論」是美西方的「自我投射」

1 年前 / 0 comments

西方為中國預設的「霸權劇情」會發生嗎?西方將「國強必霸」的邏輯強加於中國,這是「西方中心主義」思維模式的典型表現。與西方走過的爭霸與侵略的道路截然不同,中國的和平發展之路植根於有著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和而不同」的智慧深入人心。

美國學者苦口婆心:美國在亞洲贏不了中國,不如採取平衡戰略|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comments

本文原發表於《外交事務》,由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老師編譯,並指出這篇文章透露中國的軍力已經突破第一島鏈。美國單獨抵制中國已經力不從心,因此,兩位美國學者苦口婆心地呼籲美國當政者建立盟友和合作伙伴聯盟,來平衡中國而不是戰勝中國。

以哈戰爭將重塑中東地緣政治格局|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comments

華盛頓宣布它將建立一項雄偉的「中東貿易走廊」,通過中東將印度與歐洲聯通起來,以抵消中國在中東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但10月7日新一輪的以哈衝突表明,華盛頓對中東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且迄今為止,美國還沒有更新它的思路。

何瑞恩:華盛頓應對北京挑戰的最佳策略|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comments

何瑞恩的文章展現出美國自由派智庫學者對美國在全球影響力不斷下降、政策逐步失去全盤考量,以及中國國際影響力相應上升的擔憂,並期望「以退為進」,力求繼續保住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絕對地位和強大影響,以期維持美國霸權。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季辛吉逝世!享年100歲

1 年前 / 0 comments

據外媒消息,當地時間11月29日,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季辛吉在康乃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歲。1971年7月,季辛吉作為尼克森總統特使訪華,為中美關係大門的開啟作出了歷史性貢獻,被稱為「最了解中國的美國人」。

中國在APEC會議上傳遞鮮明訊息,展現大國擔當—從習近平的演講說起|海外通訊

1 年前 / 0 comments

台灣旅美政治評論員花俊雄老師指出,在這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世界都高度關注中美關係未來發展之際,習近平四天的舊金山之行,擲地有聲的中國立場,知行合一的中國方案,展現了大國風範與擔當,為中美關係引領航向,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發展繁榮注入強大信心與動力。

第 5 頁,共 24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