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

中國自主研製的首列商用磁浮3.0列車完成相關試驗

3 年前 / 0 comments

設計時速200公里的商用磁浮3.0版列車,相比商用磁浮2.0版列車,其牽引效率提升20%,爬坡能力提升30%,加速時間縮短50%以上,適用於50公里至200公里的城際與市域線路,具有占地少、選線靈活等優勢。目前,中國磁浮技術水準及產業發展保持世界前列。

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 中國將全面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3 年前 / 0 comments

「東數西算」中的「數」,指的是數據,「算」指的是算力,即對數據的處理能力。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中國大陸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將把中國東部的算力資源循序漸進地向西部轉移,解決中國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的問題,從全國角度一體化的策略優勢,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新疆脫貧後,不返貧是底線 鄉村振興政策助在地經濟發展

3 年前 / 0 comments

2020年11月,新疆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千年困苦一朝別,脫貧攻堅的成果來之不易,不返回貧窮是底線。接續脫貧的是鄉村振興政策,透過進一步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補足各種發展的困境,創造讓鄉村產業有得以振興的條件。將一箱箱特色產品運往全國,讓一處處優美風景吸引八方遊客前來。

「天塹」變通途!西藏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2萬公里

3 年前 / 0 comments

「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是過去西藏交通的真實寫照,這也制約著西藏經濟社會發展。2021年西藏累計落實中央資金276.95億元加快公路交通網絡建設,全區鄉鎮、建制村公路通暢率分別達到100%和99.96%,雪域「天塹」正在變成通途。

蓋廁所原來那麼難!窺探大陸偏鄉農村的「廁所革命」

3 年前 / 0 comments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大,水資源分佈不均衡,經濟條件不同,各地區在開展「廁所革命」中各有各的難。尤其在中國農村進行「廁所革命」,還得顧及供水、排汙、防凍等系統工程;還得注重當地農民的主體性、生活習慣,從實際進行科學引導,才能獲得在地群眾的認可。絕不只是簡單建出廁所就行。

時速160公里!中國復興號開進最晚脫貧的四川大涼山

3 年前 / 0 comments

1月10日11時10分,復興號動車組沿新成昆鐵路從西昌西站駛往昆明,這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開行的首趟復興號動車組,涼山是大陸最晚脫貧地區之一。復興號以時速160公里一路向南,掠過山間河谷。川滇之間山勢連綿險峻,地質條件脆弱,災害頻發,曾被外國專家斷言為「鐵路禁區」。

大陸「福清核電」6號機組並網發電,年發電能力近100億度

3 年前 / 0 comments

1月1日22時35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首次並網成功,開始向電網送出第一度電,成為全球第三台、中國第二台華龍一號並網發電機組。據介紹,每台華龍一號機組裝機容量116.1萬千瓦,年發電能力近100億度,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

當刮冰列車都開不動時,就換「高鐵打冰人」上場!

3 年前 / 0 comments

11月時,「全能型」寒潮突襲黑龍江,凍雨、濕雪、暴風雪輪番上陣,導致給火車供電的接觸網被凍成「冰雕」。由於個別區段冰層太厚,導致刮冰車無法正常取流行進,為儘快恢復列車運行,數千名「高鐵打冰人」冒著嚴寒開展除冰作業。據說沒點節奏感幹不了這活兒。

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寮國一步跨入動車時代

3 年前 / 0 comments

12月3日,中國開到老撾(台灣稱「寮國」)的中老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中國境內玉溪至磨憨段車票已於12月2日上午11點開始發售。隨著中老跨國鐵路開通運營,雲南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將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老撾也將從只有通達泰國邊境的3.5公里鐵路,一步跨入動車時代。

南京長江大橋!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跨江大橋

3 年前 / 0 comments

南京長江大橋全長6772公尺,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樑,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使中國交通大動脈京滬鐵路得以貫通,是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脈。南京長江大橋建成後,曾在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記載入《金氏世界記錄》,在中國橋樑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這是在中國大陸當年一窮二白的困難環境下,沒有依靠任何外援,憑著中國工程師和工人們的智慧與勞動,自主勘探設計施工建成。

第 6 頁,共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