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

中國大陸首台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啟用發電

4 年前 / 0 comments

大陸首台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日前在三峽集團福建福清興化灣二期海上風電場成功並網發電,這是目前中國自主研發的單機容量亞太地區最大、全球第二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刷新了中國海上風電單機容量新紀錄。此次10兆瓦大容量機組並網發電代表中國具備10兆瓦大容量海上風機自主設計、研發、製造、安裝、調試、運行能力,是實現海上風電重大裝備自主生產的重要成果。

新基礎建設,帶動中國經濟新發展

4 年前 / 0 comments

中國大陸從政府推廣部署,到地方政府積極回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2020年伊始至今,新基礎建設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新基建,以新發展為主要理念,以技術創新為內在驅動,以資訊網路為基礎,朝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位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透過「一業帶百業」,藉由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帶動中國經濟新動能。

【犇報專題】廢墟上的奇蹟——青海玉樹地震十週年

5 年前 / 0 comments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在7.1級強烈地震中遭受重創。轉瞬10年,一個綠色的現代化高原新城,矗立在三江源頭,見證著災後重建的奇蹟。地震後,北京第一時間啟動了對口援建玉樹工作,先後派出了4批、176名援青幹部投身玉樹的各項事業,為玉樹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10年累計投入對口支援資金26.6億元人民幣,實施各類援建項目319個,幫助全州19萬餘貧困人口脫貧,玉樹一市五縣順利完成脫貧。

【犇報專題】南水,你喝過了嗎?大陸「南水北調」五週年

5 年前 / 0 comments

南水北調工程是大陸為緩解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而興建的重大基設。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2019年12日,這項歷經50載規劃、12年建設的工程平穩運行了5周年。五年來,南水北調一期工程累計調水約300億立方公尺,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2億人。更多南水北調的豐功偉業,請看犇報專題介紹。

一個月開通10餘條鐵路 中國高鐵綿延3.5萬公里

5 年前 / 0 comments

從自主設計修建、從無到有,到世界最先進的智慧高鐵,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中國高鐵呈現東方古國的歷史發展,2019年底,中國大陸高鐵里程總數達到3.5萬公里。2019年12月,中國大陸就有10餘條鐵路密集開通。目前中國高鐵以3.5萬公里的運營里程居世界第一。高速鐵路「八縱八橫」不斷延伸,讓中國大陸的廣闊土地上,遍布流動往來的流動軌跡,也體現人類克服地理距離的發展過程。

成貴高鐵全線通車 西部高鐵南北全線貫通

5 年前 / 0 comments

16日6時58分,成貴高鐵首班車C6041從成都東站發車到貴陽。成貴高鐵是中國西部高鐵大通道南北貫通的最緊要一環,至此,中國西北經西安、成都、貴陽、廣西可直達中國東南。

【犇報專題】解碼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5 年前 / 0 comments

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啟用,與此同時,有近代中國第一座機場之稱的南苑機場則走入歷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還親自出席了大興國際機場的啟用典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從興建到落成啟用,無不成為各國媒體與大陸民眾關注的焦點?

大連港、遼寧港整合 打造東北亞重要港口樞紐

5 年前 / 0 comments

擁有大連港和營口港兩大港口的遼寧港口集團,是中國大陸資產規模與貨物輸送量最大的港口集團之一。隨著上周招商局集團對遼寧港口集團實現控股,中國大陸北方正在崛起新的港口航母。

重達8萬噸轉體斜拉橋上演「空中芭蕾」

5 年前 / 0 comments

7月30日淩晨,經過90分鐘驚心動魄的空中「飛越」後,由中建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的重達8萬餘噸超長轉體雙翼斜拉橋——河北省保定市樂凱大街橫跨京廣鐵路大橋實現空中完美轉體合龍,打破了世界橋樑建設史上轉體重量、轉體跨度、轉鉸直徑的紀錄。

10.3億人次!中國大陸最忙京滬高鐵8年運客量「出爐」

5 年前 / 0 comments

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6月30日表示,中國大陸運量最大、運輸最繁忙的高鐵——京滬高鐵迎來開通運營8周年。 8年間,京滬高鐵成功實現持續安全運營,未發生責任行車事故和旅客傷亡事故,累計發送旅客10.3億人次。

第 9 頁,共 1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