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潮流 > 左眼看世界

《被壓迫者教育學》批判

2 年前 / 0

隨著疫情與後疫情時代對於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的衝擊,全球各地在生產、生活的領域都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如是,對於社會變革的推動,也在這個情況下被提出,有新的討論。一群美國的社會主義組織,以成人教育學的經典《被壓迫者的教育學》為基礎,展開了社會主義者在革命過程中,應該扮演的角色的討論。

糧食.飢荒.戰爭:讓數百萬人飢餓的資本主義糧食生產方式

2 年前 / 0

資本主義的糧食生產方式,大大增加了糧食的生產性,然而資本主義生產頻繁發生投入與產出的危機,形成糧食不安全的新樣態。饑荒與飢餓再也不能怪罪自然與天候了,因為現在已經能夠非常清楚的知道,這是由資本主義的生產和全球不平等的構造所引起的。而且最貧窮的人受苦最深。解決全球糧食危機需要像處理疫情大流行和氣候危機相同的全球行動。

阿根廷左翼關於烏克蘭戰爭的辯論

2 年前 / 0

當前烏克蘭的戰爭,已經在資本主義從2008年大衰退以來的更大危機中,開啟了軍國主義的新篇章。對此,阿根廷左派陣線(Left Front in Argentina),與社會主義左翼(Izquiedra Socialist)以及屬於國際派的社會主義國際(the UIT)之中,出現了不同的立場。國際左翼就烏克蘭問題應該採取哪種對策,產生了分岐。本文即是阿根廷左翼關於正在進行的戰爭以及革命者應該採行的政策所提出的論點。

青年馬克思:「一代宗師」是怎樣煉成的?

2 年前 / 0

五月四日是中國的青年節,五月五日是馬克思誕辰日,這是歷史的巧合,不過也頗有意味。我們是唯物主義者,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革命導師也不是一天頓悟的,強如馬克思這種不世出的天才,生來也是abc123一點一點學起的。打遊戲的人都知道,看一些大神的replay、學習他們的操作和戰術,對於自己水平的提升很有幫助。在這個歷史當口,重溫一下偉大導師心路歷程的成長是非常有意義的。

五一國際勞動節:發源於美國,卻不是美國的法定節日

2 年前 / 0

國際勞動節的意義在於勞動者通過鬥爭,用頑強、英勇不屈的奮鬥精神,爭取自身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與民主的歷史性進步,這是五一勞動節的精神所在。美國的勞動節遂成為夏日假期結束的具體象徵,多了一點補償意味,讓人感受不到勞動的光榮與尊嚴那樣積極的意義。

以正義為名的邪惡:種族滅絕與戰爭宣傳

2 年前 / 0

無辜百姓在戰火下的犧牲,自然是令人痛心。然而,拜登以「種族滅絕」指稱俄烏戰爭的內涵,是否言過其實?在帝國主義的發展之中,歐美強權在世界殖民地的擴張中,對於當地民族的侵略、屠戮,才是真正的「種族滅絕」,尤其美國在西部拓荒的階段,對於印地安人的傷害;以及近年在中亞、中東所發起的戰爭行為,更是血淚斑斑,罄竹難書。

從地緣戰略看俄烏衝突:給和平一個機會

2 年前 / 0

至今,俄烏戰爭已持續卅餘日。一般論述聚焦於俄烏之間歷史民族的糾葛,左翼陣營則側重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認為這此戰爭的目的實則為了資源的掠奪。美國左翼雜誌《每月評論》近期則以「烏克蘭:地緣政治的樞紐」為專題,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了這次的俄烏戰爭。我們翻譯這篇報告,除了提供另一面的戰爭思考之外,也與原作者同理同心,希望「給和平一個機會」,戰爭得以早日結束。

美國謀財害命的帝國惡行──評拜登強佔阿富汗70億美元財產

3 年前 / 0

這是美帝國自20年前,以無人機擊殺婚禮慶典的百姓,將平民囚禁在美軍事監獄,施加嚴刑拷打之後的又一次重擊。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關注阿富汗。但阿富汗的狀況,每個地方也都會遇上。

印度馬克思主義學者怒批西方國家:你們永遠都有殖民主義心態!

3 年前 / 0

印度馬克思主義學者維賈伊·普拉沙德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的發言,近來在大陸網上引發廣泛討論。維賈伊指出,西方國家通過殖民等方式掠奪了發展中國家的財富,讓發展中國家依賴煤炭等化石能源,如今反過頭來指責發展中國家造成了污染。

英國學者羅思義:美國的「天國權利」 vs 中國的「塵世民主」

3 年前 / 0

西方資本主義理論認為,印度婦女的人權優於中國婦女,因為其生活在擁有議會民主制的國家。但這恰恰體現了馬克思所稱的「天國」權利(不存在的權利)與「塵世生活」(真正的權利)之間的區別。

第 2 頁,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