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 > 文學野草集

儲漁|讀詩與哲學的生活札記

1 周前 / 0

本文作者日前與早年「人間」老友聚宴飲酌,本文是聚會後的感慨,也是與同道同志同心之歡感到的溫暖。於是,一篇文字產生了,是生活札記,是讀詩,也是哲學。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哲學。

人間尚有食人筵:古典感事詩四首評從民進黨燒起的MeToo運動

3 月前 / 0

【犇報編按】擅以詩文針貶時事的陳拐與儲漁,針對近來從民進黨燒起的MeToo運動,作〈感事〉、〈夏至〉、〈當今〉、〈迷兔〉四首古典感事詩興悲興嘆。指出綠色政權自執政以來為遂一黨之私,人倫道德全面淪喪,價值標準徹底崩毀。台灣社會頻發萬般亂象,皆因上行下效有以致之,並提醒台灣社會還有更多人吃人的惡行,隨日隨處發生。呼籲身涉性騷擾諸當事人莫再一味謀各自聲量,而極盡表演之能事;社會亦大眾莫為滿足偷窺慾,競逐穢聞,乃至頻添惡氣。

古典感事詩三首:以古鑑今評民進黨與美國狼狽為奸

4 月前 / 0

擅以詩文針貶時事的陳拐與儲漁,分別作兩首七言律詩《沆瀣》與《感事》,與陳拐作五言古體詩《世道》,以古鑑今,慨嘆世風,針砭時蔽,道出民進黨與美國狼狽為奸、禍國殃民之舉,也在詩文中企盼一個能邁向「世界共和國」且「永久和平」的大同世界。

諷愬陶朱隱園

7 月前 / 0

吾時默然,忽憶早前曾看過「陶朱隱園」的建案的一則房仲廣告。因涉先祖之名號,遂好奇,乃上網蒐尋推介資訊,不意,看後怒不可遏。陶朱隱園出資金主是爭議頻起的「威鯨小瀋」。萬金富戶乘專梯,幫傭工人莫輕入。貧賤富貴隔天壤,短詩一首諷怨愬。

除滅疫癘弭戰端──壬寅辭歲

8 月前 / 0

西曆2023年,干支中歲次「癸卯」。除舊布新、辭歲迎春,各民族皆然,是對於往昔一切的回顧總結,也是對於未來發展的願景期許。新的年歲,僅以短詩一篇,期待疫癘、戰亂、人禍、天災,皆能消弭,盡數除滅。

詹澈|遠行──敬悼陳映真兄
於11月22日陳映真忌日

10 月前 / 0

【犇報編按】台灣知名文學作家陳映真於2016年11月2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歲。陳映真被譽為「海峽兩岸第一人」,創辦《人間》雜誌,為台灣報導文學先驅,更是台灣左翼社會主義統一運動參與者、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台灣社會運動參與者。本詩文為台灣知名農運詩人詹澈於陳映真忌日當天,分享所作新詩〈遠行──敬悼陳映真兄〉,並分享陳映真2004年為他出版詩集《小蘭嶼和小藍鯨》所撰推薦序文〈燔祭〉。兩岸犇報經作者授權轉載詩文,以饗讀者。

寰宇共涼熱──壬寅中秋懷毛主席

1 年前 / 0

2022年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46周年的紀念日。翌日(9月10日)恰逢民間極為重視的中秋節。因人因節,特重捧讀毛主席詩詞選集,並或錄其詩句,或取其詩意,拼湊七言歌行十二句,以資追懷並應節景。

《今天》與台灣:詩歌該如何反對戰爭、保衛和平?

1 年前 / 0

【犇報編按】烏克蘭的戰爭悲劇發生至今,有許多反戰、保衛和平的呼聲。作者馬臻讀了在美國出版的《今天》雜誌的「保衛和平」詩歌專輯,深有感觸,提出若無視戰爭根源,用某種偏狹的意識形態發出沒有是非的呼喊,是孱頭,更是昏蛋。願我們能用思考、想像與同情的空間,去真正的「反戰」,而不是「虛偽」的「保衛和平」。

「西出陽關無故人」:關於王安憶與陳映真

1 年前 / 0

回首這段友情,1983年二人初次相會於愛荷華,思想上其實就很不相同,甚至是矛盾的。王安憶對此已經多有回憶。此後,1990年間再次重逢,時代和生活的隔閡已經更深,而進入90年代以至於21世紀,則二人哪怕見面,都已經很難再談下去。此後,王安憶幾十年懷念和書寫陳映真,所得到的,只是一個越來越縹緲的「烏托邦詩篇」,只是一個讓她日益「失望」的背影。她終究不曾真正與陳映真理解、共鳴,更不可能和陳映真走在同一條路上。

被文學所強暴,這才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不為人知的真正悲劇

1 年前 / 0

我讀這本小說,既覺難受得驚心,也覺得可悲得驚心。小說的後半部尤其讓人覺得難過,展示了文學的深度腐敗和失敗。我甚至心想,作者對張愛玲的理解和接受也是不完整,是胡蘭成化的。一個胡蘭成的影子在全裸出鏡,華麗地強暴、亂倫,撕開隱私處做痛楚的審美,並且對此有著文學的留戀,我甚至感到作者隱含的對這種審美的沾沾自喜。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第 1 頁,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