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臻
從「中正路」到「湯德章路」:台灣無法實現的「轉型正義」
多年來,台獨關於湯德章的無數闡釋、紀念和活動,壓根不會正視湯德章生平真正的複雜性,更不會批判造成湯德章一生悲劇的殖民壓迫與歧視。恰恰相反,湯德章一生掙扎遭際,毅然反思乃至反抗殖民壓迫與歧視,頗有自尊與人格;而台獨當局則不斷扭曲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親美媚日,毫無自尊與人格。
台灣左翼的逃避與「四化」運動|台灣主流意識形態下的左翼歷史敘述(下)
我的下篇,與上篇和中篇不同。上篇和中篇,主要是立足於台灣一般知識界的左翼歷史敘述,來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而下篇,我是想從台灣左翼(或者泛左翼)的內部,挑選具有代表性症候的作品,分析台省左翼內部視野下的左翼史敘述。
「偽溫情」與「真遺忘」|台灣主流意識形態下的左翼歷史敘述(中)
這些人往往將80年代初葉以來統左派前輩關於歷史的記錄和書寫一筆抹殺,故意視而不見。他們往往自我感動地以為自己在發掘歷史,甚至常常表白,說這段歷史在他們筆下才重見天日的。這種對歷史的有選擇性地記憶,往往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切割、改造與精神分裂症|台灣主流意識形態下的左翼歷史敘述(上)
本文為長期關注台灣左翼歷史的馬臻老師,選取近幾年具一定代表性的研究台灣白色恐怖歷史的論文、文章或出版物,來探討台灣主流意識形態下的學者或知識分子,如何看待、分析、重構台灣地下黨的鬥爭歷史,並分析這一重新切割、扭曲和改編歷史記憶的現象背後,所隱藏的精神症狀。全文分為上中下篇,本文為上篇。
台灣經濟與歷史的「黑洞」|瞿宛文台灣經濟史研究著作讀後感(下)
長期關注台灣左翼歷史的馬臻老師,指出國民黨來台後的歷史,形成一個台灣歷史的「黑洞」,這個歷史的「黑洞」最終異化和吞噬了「台灣主體性」。而真正超克這一「黑洞」的可能性,只能存在於這幾百年來的不平等的世界霸權結構的改造與消散之中。兩岸犇報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因篇幅因素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下篇。
台灣經濟與歷史的「黑洞」|瞿宛文台灣經濟史研究著作讀後感(上)
長期關注台灣左翼歷史的馬臻老師,在閱讀中央研究院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研究員瞿宛文老師的三本台灣經濟發展學術著作後深受啟發,表示自己雖然身為經濟學和經濟史的門外漢,但藉由寫下真實感受,提供大陸「外省」讀者的讀後心得。兩岸犇報經作者授權全文轉載,因篇幅因素分為上下篇,本文為上篇。
林書揚兩岸統一論的六大特點|林書揚逝世十周年紀念之四
林書揚的兩岸統一論告訴我們:兩岸統一既是民族主義的歷史和情感,也是社會主義的現實和未來,是台灣歷史和現實的統一;既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也是階級的解放和社會的正義;既是物質基礎的積累和豐厚,也是意識形態的變革和發展;既是勞工階級的保障和解放,也是全體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既是傳統社會主義原則的堅守,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肯定和展望;既是理想主義的世界的誕生和引領,也是現實主義的中國的進步與完善。
林書揚與陳映真的《山路》|林書揚逝世十周年紀念之三
從林書揚們的視角來看《山路》,也許我們會發現《山路》背後不一樣的風景。這篇小說不僅僅是有自省和贖罪,更是有自我犧牲、甘之如飴的奮發與鬥爭;不僅僅是個體的罪感與痛苦,更有投入一個更大的歷史主體獲得覺悟後的行動與力量。四十年後回看《山路》,思考林書揚們之於台灣的意義,正在於此。
林書揚的「學習」之道與「超越」之路|林書揚逝世十周年紀念之二
林書揚二十四歲入獄,被殘暴的白色恐怖政權判處無期徒刑,在50、60年代的監獄中,很難接觸到廣泛的左翼思想資料,他的人文素養和理論修養的真正奠基,必然來自他入獄前的24年的時光。以一個24歲的青澀的青年人,為什麼會有如此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理論思辨?這如何為他一生的信仰、實踐乃至最終的信仰之超越奠下根基?這是此文要追問的。
如何閱讀林書揚?|林書揚逝世十周年紀念之一
說到底,林書揚的價值和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林書揚本身。他內在於台灣統左派的歷史命運、台灣的歷史命運,以及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命運。這樣的人物不應該在歷史上沉沒,也不會在歷史上沉沒。